《X战警:逆转未来》:侠之大者,对垒宇宙(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精品)

标签:
娱乐 |
分类: 狐看电影 |
文/梦见乌鸦
侠界:英雄编年,大而话之
2006年,当漫威影业主席凯文•费吉宣布打造漫威电影宇宙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少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看热闹,其中最起码包括手握X战警和神奇四侠版权的20世纪福斯公司。然而随着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独立电影分别亮相,兼顾预告性质,直至2012年《复仇者联盟》全球狂收15亿。福斯公司的《X战警:第一战》前一年才刚刚上映,最起码直至2011年福斯还没有将X战警整合为一个宇宙的概念,否则在正传三部曲间隔那么久前传才公映。
其实《X战警》系列要比《复仇者联盟》更容易整合,毕竟正传三部曲已经整合了很多角色,而且变种人的世界相对独立,已经相当于《复仇者联盟》这样的集合类作品,有了前面的铺垫,接着往后拍甚至不需要角色的铺垫。但缺点在于,从2000年《X战警》第一集开启漫画英雄走上银幕之旅之时,没有人会将他们集合为具有电影宇宙观的作品。多年之后,当年主要角色的扮演者脸上新增不少皱纹,回过味来的时候几乎已晚。因此2011年的前传作品是一次非常棒的整合类型作品,类似于重启,启用当红明星饰演原有老角色,为随后的电影的系列之旅寻找到了新的出路,但该片不同于索尼公司全新重启的《超凡蜘蛛侠》,作为前传,该片与正传三部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X战警:逆转未来》则集合了正传与前传的全部角色,采用时空穿越的噱头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让本片成为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品。X战警的电影宇宙其实才刚刚开始。
侠道:变种魅惑,群戏出彩
本片的导演布莱恩•辛格是《X战警》系列的缔造者,自己导演的前两部《X战警》美国漫画英雄走向世界的先锋级人物。布莱恩•辛格是好莱坞最会讲故事的导演之一,从《非常嫌疑犯》和《刺杀希特勒》等片就能看出。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太会刻画人物,《超人归来》、《巨人捕手杰克》里昭然若揭。
因此对于《X战警:第一战》,这个电影宇宙观非常重要的开端作品,他找来了很会塑造人物的英国导演马修•沃恩。《第一战》在剧情深度上并没有太大的挖掘,毕竟前传作品好比把产品拆成零件再一件一件装回去,难度不大。该片的优点在于对角色深度的挖掘,电影有着复杂但清晰的人物关系网,查尔斯与埃里克这样始终贯穿如一的角色,也有野兽与魔形女点滴的情愫作为支线,每个人物不但性格鲜明,而且能力独树一帜,更有主次之分,泾渭分明。这就是《第一战》这部前传作品最大的亮点,有了前面的铺垫,在《逆转未来》中,布莱恩•辛格亲自导演,只需将之前的已打好坚实基础的人物关系梳理一番即可,同时发挥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将《逆转未来》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逆转未来》从电影最基础的故事跟人物层面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众多新老人物发挥空间不大,电影甚至没有采用足够的笔墨对几位主要人物进行刻画,全凭观众对之前几部电影的脑补,形成对该片人物的进一步认识,所以说本片在人物塑造方面其实没有任何亮点,大量出场角色对电影空间的压力极大,或者说作为一部2小时10分钟的电影,本片在延续前传对查尔斯与万磁王对抗这条主线外,根本没有多余空间去安放其他的人物描写。甚至作为系列当仁不让的男主角金刚狼,在本片中的表现是《X战警》正传系列中最弱的一次。
但本片作为一部树立X战警宇宙观的作品,令观众神往的就是庞大的故事构架。所以本片从表面上这个看似“肤浅”的人物与结构,却是对《X战警》系列这个庞大的体系一次“可预知性深入”的一次表象演绎。电影的故事不算新鲜,但剧情张力极为强大,旧时代的故事发展紧扣未来,两条平行时空分别叙事,故事节奏张弛有度,导演布莱恩充分发挥了自己讲故事的优势,或许这个故事并不好,但却能恰好到处的煽动观众的情绪。以这样的方式完成本片,使得电影没有深入到那“味同嚼蜡”一般的深度哲学理念,也没有肤浅至爆米花快餐级别。
因此,《逆转未来》属于好莱坞商业电影对故事节奏和叙事技巧把握的典范,既让人对变种人的世界观有所领悟,将原作的一切谜团告白于天下,又不至于谋杀了编导大量脑细胞令电影显得过于多愁善感,用句俗话就是:“漫画迷看得懂,非漫画迷也明白”。
不过还是要友情提醒,如果打算理清电影中所有角色的关系,最好提前预习一下之前的正传三部曲,尤为重要的前传《第一战》,虽然没有这些功课本片也能看得明白,但做好这些预备工作,电影只会让你惊喜,不会让你失望。
和任何电影技法与元素一样,美国漫画英雄电影中少不了的就是特效撑场。当然,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片的视觉风格与内容,明显有别于时下动不动利用纯属的CG打造出美轮美奂的场景的特效电影,本片的特效并不是主要服务于大众,更多的是服务于剧情。当然,本片的特效讲究与剧情融为一体,除了衣服穿的很少的美女之外,其画面与动作,还是颇为养眼,而且这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处。
《逆转未来》不同于其他超级英雄电影,因为《X战警》系列追求的是打斗技巧和视觉铺垫,不像《复仇者联盟》利用各种科技和人物能力将视觉元素炒到爆。比如金刚狼的打斗、神秘女的变身,微观技术很强,所以在特效部分电影尽量的追求夸大基础上的真实感,工具的先进与否还是以人为本,关键是能否做到夸张而不夸大。就好比描写古代的武侠小说中可以飞天遁地,但不能召唤出外星人一样。
本片延续了该系列的视觉风格,把特技的重心转移到了细节方面,并没有喧宾夺主的离奇3D渲染而显得华而不实,电影突出的是一种逼真的质感。比如说用3D建模和CGI技术搞定那些零件复杂的变形金刚们就够让好莱坞的特效工作师们喝一壶的了,但对于机体上的涂漆的光泽度与磨损程度的还原才是真正令人吐槽的地方,本片也是一样。以万磁王埃里克为例,其威力有点像中国武侠电影中的隔山打牛,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双手一挥搞定一切自然轻松自如,但其超能力作用于金属,造成后者的扭曲却极度考验了幕后工作者,他操作哨兵机器人那一幕,将铁轨变成微小的钢丝,在遵循物理受力定律的同时,让金属产生多方面受力变形的特效可以看做是本片视觉风格的缩影,与此类似的还有全片最亮眼的阶段,快银大闹五角大楼,静止状态下的动作与周围飞舞的水滴、杂质浑然一体,都是追求细节的产物。相比起来,哨兵机器人身体发出的高能光束就相对有些华而不实。
当然本片对大场面的塑造一点也不含糊,布莱恩•辛格并不像好莱坞一些导演追求夸张的视觉效果,而选用细节作为CGI的突破点令其产生的效果极为别致,但也重视整体华丽效果,小到一颗子弹的特写,大到万磁王操控整个体育场飞翔、包括哨兵机器人群体攻击,在一个画面内展示多位变种人的超能力等等镜头夸张而又美观,随谈不上令人瞠目结舌,但本片特殊之处就在于从细微方面做起,把基础部分做的活灵活现,整体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就好比韦小宝胡说八道一般,把细节经营好了,再大的谎言也能遮天蔽日。
侠义:时代印记,造就不凡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经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X战警》的整体世界观,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
电影展示了两个时代,未来与上世纪60年代,但两个世界的诉求其实是相同的。《X战警》的原作者杰克•卡比和斯坦•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犹太人。往往作者会把自己独特的经历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社会同化者幻想作品”。因此,种族的问题被寄托在变种侠客身上,就和同时代其他种族人群一样,或者被同化,或者被抵制。
片中查尔斯和埃里克的对立关系让人联想起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两位种族运动者,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面对同样的历史困境,马尔科姆X和马丁•路德•金选择了迥然不同的两条道路,《逆转未来》连同上一部作品《第一战》中,其实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在60年代的世界线中,查尔斯希望变种人与人类和平共处而创立了“X战警”保卫人类与变种人的共同利益,埃里克则直接引用马尔科姆X的名言“不择手段”来抵抗人类对于变种人的歧视,。二者构成了“非暴力不合作”与“正义的暴力”之间的冲突,既造成了剧情冲突和张力,也突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枷锁。
而电影未来时间线,查尔斯与埃里克合作对抗哨兵机器人,其实是在向观众传达一个思想,那就是种族的合作关系无比强大,强大到可以逆转未来。
结语
按照梁羽生的理解,“‘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无论中外电影,侠客是他们的一种理想正面的想象,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综上,《X战警:逆转未来》作为树立变种人宇宙观念的第一部作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之前几部《X战警》系列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其优势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本片充分利用了该系列在角色深入人心上的整合效果,配以不错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以超越的心态更上了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