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见乌鸦
《越来越好之村晚》在网络上的评价一般,可以说不太好,就像多年以来春节贺岁档必出烂片的传统一样,本片也难逃此定律。要是平时也就随波逐流了,不过今年阴差阳错的陪家里人选择了这部电影(原本打算重看《巴黎淘气帮》,可找不到场次),观后心中有点不一样的感觉。怎么说呢,这篇文章可能会带有主观色彩,不是为本片平反,也不是为其立个牌坊,而是挖掘一下《村晚》是否还有潜力。

首先肯定的说,本片是一部很应景的电影,春节的火热气氛加上情人节的浪漫温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过去一年的思绪和新的一年中蒸蒸日上的喜庆渴求,就汇聚成了这部春节纯贺岁电影。本片也好像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除了美味的牛羊肉,外加各种时蔬、海鲜和豆制品,搭配酸辣咸淡的各种小料,于是一锅很普通的火锅就变成了五味俱全的杂烩年夜饭。
所谓杂烩,这也是本片遭受抨击的主要原因,无外乎太闹腾,一帮明星走马观花般的出场、出位和出丑,《寒战》的主要阵容,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中年人,与都市青年的审美相距甚远。诚然,本片的故事性一般,主要是混乱,几个故事串起来的大电影,看上去没有一个主题,单纯的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村晚》没有任何亮点。可是在春节档这个特殊环境,不妨分开说说这部电影的价值。
名为《村晚》,实际上跟春晚没什么两样。各种语言类节目和歌舞,还有主持人的小段子一股脑的倒给观众,图的就是个喜气洋洋。“村晚”这个主题并不是首创,在去年的贺岁电影《就是闹着玩的》中就出现了,本片与后者有一定的共通性,可以说都是按照春晚晚会的路子走的。而且都是乡土气息浓厚,也许一些正襟危坐的文化人会不屑一顾,但这个片子最起码完成了一部贺岁片本职工作。既善于自嘲又敢于反讽,既善于调侃又绝不庸俗,不是为了表演,也不是为了艺术,就是逗乐子寻开心。
本片的内容非常山寨,也成了一个吐槽点,但其实本片真正走的就是山寨路线。前不久在北京电视台一套节目中看到了一场由农民工自编自导自演的打工春晚,自创节目,完全自娱自乐,但却请到了崔永元参加主持。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晚会,尽管门面寒酸,但却接地气。本片与之异曲同工,这是一部城乡结合部题材的作品,面向的就是城市打工族和大老乡们,点缀着些许时尚之色,骨子里面还是浓厚乡土气息。不知道诸位在农村是否过过年,小弟以前在农村过年记忆犹新,几大家子围坐在屋里屋外,大锅饭喷香,鞭炮齐鸣,整个村子热闹异常,很是欢乐,以至于多年以后依然怀念。《村晚》要的就是这个味儿,合家欢的色彩,憨顽、土气、稚拙、机敏于一体。
这部电影算是借上了春节与情人节撞车的东风,其实纵观全片,一个个不同类型的故事,都始终充满了红火春节年与浪漫情人节的双重味道,就像一个个热气氤氲的火锅,佟大为的故事是清汤火锅,味道不浓,像是一锅清汤,淡淡的一丝味道,入口即化。郭富城的故事是海鲜火锅,香嫩可口,对那些沐浴在甜蜜爱情中的男男女具有神秘诱惑力。
王宝强的故事是麻辣火锅,味道更浓,舌尖上的味蕾,火辣辣的热情气氛。电影很俗套,而且其笑点很低,笑料也是插科打诨,是片子的优点在于整体的风格正好符合了过年的喜洋洋气氛,所以观众们也就不需要再以严格的要求对这个电影挑三拣四,春节档的贺岁电影,少不了的就是五花八门的年夜饭。
说白了这是一出农村题材的贺岁片,我不会将其大肆宣传,因为很多人不适应,不喜欢这种非电影化的闹新春形式,尤其是那些文化人,但观看《村晚》的时候,小弟看的还比较乐呵,起码我笑了,电影院的观众也毫不吝啬的给予笑场,这正是贺岁片所必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