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之路残卷: 未来之路

(2009-12-03 23:01:47)
标签:

影评

科幻

未来

娱乐

分类: 狐看电影

文/梦见乌鸦


                           《机器侠》与它的科幻主题
     在经过对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不完全考察之后,再让我们反观这部《机器侠》,本片汇聚了两岸三地的明星与电影工作者,力求打造一部中国真正的科幻大片。先不讨论电影质量的好坏,就本身的科幻性来说,片中出现了国产电影比较陌生的角色——机器人,而且讨论了一个主题:“机器人能否怀疑人类”,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科幻大师阿西莫夫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在国产科幻片中,能以一个如此严肃的科幻主题来撑起整部电影的片子几乎没有,所以电影在主题方面就处于国内科幻电影的顶端。


 

     但是电影随后却出现了一个原则上的问题,让机器人谈恋爱无可厚非,但是本片却让我们的机器人用大量的时间在谈恋爱,剩下的时间就是与主人公的插科打诨、与反叛机器人的火拼肉搏,这样有关本片的原始主题意味被大大的冲淡了。再来看片中机器人本身,具有人类的外表,会使用高科技手段来摆平身边的小麻烦,关键时刻还能褪去人类的外衣露出钢筋铁骨,甚至还会变形为交通工具。这样故事出现在机器人的身上其编导的想象力不可谓的不超前,再加上片中一些古怪的情节,让我们想起了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与动画片《神探加杰特》。片中机器人的塑造方式以及天马行空的情节正好符合香港科幻电影那种注重娱乐性与趣味性的主题,这样就有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要娱乐、还是要爱情,还是想要深邃严肃的讨论有关机器人定律的主题?这样也使得电影最终主题不明,最后《机器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想要讨论科幻主题内容,又不忘刘镇伟赖以成名的爱情把戏,同时想要最大程度的体现娱乐效果的混合体。


 

    看来“国产第一部科幻大片”的头衔不是那么好当拿的,五花八门的元素把这部本应大放异彩的科幻片淹没在一片功利的海洋。而我们想要的科幻片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未来之路

    中国不乏优秀的科幻小说,比如著名的《三体》等作品,也不乏王晋康这样牛逼的科幻作家,但是中国科幻电影好像根据小说改编的只有珊瑚岛上的死光。


    现在中国电影很注重市场化的需求,而且技术方面也不甚完毕,在这种大环境下很难将小说中的元素呈现到电影中。其实大家看看国外的科幻作品就知道了,他们的电影也大多数都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动作片或恐怖片,原始的科幻元素也不多,但是人家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能把无论是小说还是漫画里的元素都能很好的还原,而中国就不行了,什么也没有,只注重市场,其实ZF是鼓励科幻片的发展的,但是谁敢冒着市场的风险出资呢,机器侠的下场都看到了,这并非是中国人缺乏制作科幻的思维,而是大环境的问题。

 

    也不是鄙视这些国产原创国产科幻片,对于这类电影我们只能在看到他们不足的时候,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敢吃螃蟹的探索人员的进取精神。但是只有一颗进取的心还是不够的,不要忘了中国电影的市场风格。还记得棒子电影崛起的时候,实行分级制度,一时间涌出来好多著名导演和著名黑色电影,也就是这些片子带动了棒子电影的发展,反观我们,这这样等级森森的制度下,首先电影不肯能分级,我就不信13亿人口找不出一打牛逼导演?


     现在就是这个问题,大家都超近道,没有探索精神,也难怪看了半天还是那几种电影,一部疯狂石头之后出现多少跟风?像是机器侠唯一柯赞的地方就是对科幻领域的小规模尝试,但还是那个老故事,没有那些因素也照样玩得起来。并且还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上的差距。技术差距不要紧,但是故事不怎样让人不舒服,国内我相信有能力拍出一部小成本科幻佳作,只是没人去做罢了

 

    中国的市场制约了小成本科幻片的发展,因为目前观众一想到科幻电影就是《变形金刚》这类的大制作,其实用小制作讲一个具有科幻内容的电影并不难,但是市场不允许,大制作技术方面也有缺陷,像是《月球》这样的小成本电影,在中国是没有市场的


    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同时也不乏优秀的创作人才,这说明中国人具有那种创造科幻的思维能力,但是能否将这种思维能力形象的表现出来谁也不得而知。我国的科幻电影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低潮期与爆发段,这样断断续续,残缺不全的发展历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形势与特点。《机器侠》能否扛起国产科幻片的大旗暂时还无法下这个结论,但是电影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片光明的前途。作为电影史上几乎与生俱来的一种类型,我国的科幻电影无法与好莱坞科幻做正面的较量,我们的资金、技术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后者。但是中国的科幻迷不在少数,我们需要的不是对现有技术方面的拔苗助长,而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对国产科幻电影的热情,只要我们对中国科幻片多一分提倡、多一点坚持,也多一份热情,相信中国科幻电影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走向光明之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完)

 

本文原刊于《科幻大王》10月,转载请注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