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约稿--《声音》周刊:赵本山的“大俗大雅”之路


标签:
娱乐 |
分类: 漫画插图 |
http://ent.qq.com/zt/2009/voice/026.htm
赵本山:高雅?大众?(漫画:王山甲)
“如果能够先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它。”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形容设计的话,同样适应许多领域。过去我们看贾樟柯的家乡三部曲,小镇青年小武,《任逍遥》那唱着不成调的歌曲的青涩少年,《站台》中渴望外面世界的青年们,从中令许多人看到过去青涩叛逆的自己。过去一年中热播的都市剧 《蜗居》 同样让我们置身其间,让人觉着现实生活压迫而来。身边一位北漂朋友看完《蜗居》失眠了,拿着电话激动地和人讨论了一两个小时关于《蜗居》。
好的电影 电视都具备这样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忘记是在观影,并且步步跟着荧屏人物同乐同悲,在观影后仍然难以释怀,总想谈论探寻。许多导演编剧着手于自身熟知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架构,并调动各种艺术方式将其推送至观众面前。比如早期的张艺谋,早期的 陈凯歌 ,他们的成功大多始于原研哉那句话,对已知事物的重新深入的认识与再现。
作为电视剧 《乡村爱情故事》 的出品人兼导演的赵本山,同样也走了这样一条路子,从最了解的人群出发。所以当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批评这片子为“伪现实主义”时,他辩驳说,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农村了。因为赵本山对农村的了解,特别是对东北农村生活的荧幕再现,让其成为 春晚 的“小品王”。在那些小品的片段中,我们多少能窥见赵本山所了解的那些群像。
再来看《乡村爱情故事》从开篇就缺乏对主要角色的直接呈现,只是一个画外音说着,这故事以乡村为背景,讲述这样一群人的喜怒哀愁。于是,我们看到各种群像,乡村景色,还有一人手牵一只黑色的羊到处问,这是谁家的羊?暂且不说故事本身的架构,演员们在表演上亦是轻描淡写。从《乡村爱情故事》里看到的赵本山,陌生而混乱,可赵本山还是那个了解东北农村的赵本山,与春晚小品的赵本山,《三枪拍案惊奇》 里的赵本山一样,富有喜感,却有些格格不入。
《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赵本山说,“我们本山传媒集团如何做大,前方的路如何走,很希望专家提出意见,同时给出批评和提醒,多批评、少夸奖!我这个人抵抗力很强,非常能接受批评。”真正有人站出来说《乡村爱情故事》的不是,他如芒刺背,又给《乡村》扣上个大俗大雅的名。某位知名编剧曾说“大众审美是狗屎”,这编剧对大众审美为商业所挟持的态度还得到过许多文艺青年的拥迈。赵本山走的这条“大俗大雅”的路,如何呢?至少从今年的春晚,我们看到商业化的媚俗,那么《乡村》算是哪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