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中的漂白性物质
(2014-04-29 09:50:56)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陕西师大附中化学组 罗 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报道获取有用信息、实验探究、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摄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技能;
(2)通过科学探究,掌握氯气与水、碱液的反应,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次氯酸有漂白性,知道生活中常用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制备原理和有效成分;
(3)通过氯气的有关化学性质,学会氯气等有毒气体泄漏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层层递进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结论,新实验探究,归纳新结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艰辛和喜悦的过程中,树立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强化团队精神;
(2)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知识给人类带来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氯气有毒而又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认识到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世界。
(4)通过微型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同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氯气与水、氯气与碱的反应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氯气与碱的反应,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物理性质】 氯气的溶解性 【化学性质】 探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探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什么
自 氯气与碱反应 学以致用 练习 小结 布置作业 |
【新闻报道和展示图片】 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并引发爆炸。当时贮存液氯的钢瓶发生了泄漏,旁边的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浓浓的黄绿色气体逸出,接着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然后被毒倒了。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更有十五万人被疏散撤离。曾一度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 【问题】 1.氯气泄漏后,人是怎样逃离的? 2.面对到处弥漫的氯气为什么要喷水呢? 3.将泄漏钢瓶放入水池后,为什么还用石灰来处理呢? 4.消防员衣服为什么褪色呢? 等一系列问题,学习本节课“氯的性质”,我们就可以一一找到答案。 【板书】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引导】从刚这一则新闻报道中能了解到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呢? 【多媒体】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问】氯气能否溶于水呢?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验证? 【展示】展示一塑料瓶氯气 【演示】向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用针管向其中注入适量蒸馏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引导】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变化和水的颜色 【表扬】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多媒体】能溶于水(1︰2),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过渡】氯气能溶于水,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接下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1】氯水呈黄绿色,其中含有氯分子和水分子,那氯气仅仅是溶于水中,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 【引导】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 【提示学生讨论】 若不反应,则只有氯气和水,反应了则可能含有 Cl-和H+,可通过什么实验进行验证? 【提示学生实验】 (1)氯气有毒,为防止同学们吸入过多氯气,现将实验改进,采用微型实验 (2)左手拿起小玻璃瓶,右手拿起注射器,先将注射器的针头插进小瓶中,然后再缓慢挤压活塞,使氯水逐滴加入到药品中,特别是紫色石蕊试液,一定要做到一滴一振荡。(3)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新物质 【过渡】想不想知道能使变红的紫色石蕊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呢?这种物质具有漂白性,可通过什么方法知晓? 【引导】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 【提示学生讨论】氯水中主要含有Cl2、H2O、H+、Cl- 和新物质等,谁有可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可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再进行逐一淘汰。 【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要证明到底是谁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不能相互干扰,必须要分开单独实验。 【演示微型实验】密封装置内制备氯气,观察红纸的颜色变化,再向红纸上滴加蒸馏水再观察红纸的颜色变化 【讲解】科学研究表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氯元素,这种新物质为HClO,HClO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弱,具有强氧化性,利用它的氧化性不仅能漂白物质,而且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板书】Cl2+H2O=HCl+HClO ① HClO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弱,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等 ②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有:Cl2、H2O、H+、Cl-、HClO等 ③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HClO才有漂白性 【问题】HClO具有漂白性,生活中为什么不直接使用HClO作漂白剂,使用的却是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等呢?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84~85自学,并思考以下问题 1.HClO具有漂白性,生活中为什么不直接使用HClO作漂白剂,使用的却是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等呢? 2.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等的制备原理分别是什么? 3.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等的有效成分分别是什么? 4.由此可得出氯气能与哪类物质反应? 【强调】氯气能与水反应,但反应程度较小,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分子,那如果向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变化呢? 【演示】向先前制得的氯水中注射浓NaOH溶液。 【板书】(2)氯气与碱反应 【提示】可看成在氯气与水反应的基础上再加碱,加进去的碱会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根据此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碱是Ca(OH)2呢? 【强调】有关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等的漂白原理课后思考 【学以致用】 1.若遇到氯气发生泄漏,你怎样逃离? 2.假如你是一名消防员,遇到氯气泄漏,你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练习】 1.下列物质中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2. 鉴别氯水和盐酸两种物质时,最合适的试剂是( C. 碳酸钠溶液 【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虽然氯气有毒,对人体危害较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被用作化学武器,但氯气在生活、化工生产上应用极大,和生活密切相关,要辨证的看待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使用者。 氯气与水、与碱反应中都是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那氯气能否只作氧化剂呢?作为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单质,能否与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作业】课本87页第1、2、3做在作业本上, |
聆听、观察、思考 惊讶、疑问 再次阅读,从中获有用信息 【归纳】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液氯),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 【回答】实验的方法 观察氯气,发现氯气确实是黄绿色 【观察】观察实验现象,氯气的颜色变浅,水呈黄绿色,由此得出氯气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大(因为氯气的颜色只是变浅) 【回答】集气瓶中黄绿色变浅,得到的水溶液呈现浅黄绿色,说明氯气的溶解度不是很大 “思考讨论并交流” 【提出假设】若氯气与水不反应,则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Cl2和H2O; 若氯气与水发生反应,则氯水中除含有Cl2和H2O,还可能还有 Cl-和H+ 【设计实验】1.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水中是否含有Cl-; “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分别向密封并已装好有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中用注射器滴加氯水 【现象】AgNO3溶液变浑浊,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得出结论】 1.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并有HCl生成 2.氯水中含有有漂白性的性质 【回答】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2】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什么? 【提出假设】水和盐酸不具有漂白性,可能是氯气,因为它具有氧化性,也有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新物质) 【设计实验】对照实验,两瓶氯气,一瓶中放干燥的红纸,另一瓶中放湿润的红纸,观察对比。 【得出结论】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新物质才有漂白性 【板演】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阅读教材 P84~85自学,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1.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HClO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也不方便 2.漂白液的制备原理是氯气与NaOH反应,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制备原理是氯气与消石灰反应 3.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4.说明氯气能与碱发生反应 【观察】现象:氯水褪色,塑料瓶变瘪了 【板演】写出氯气与NaOH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氯气所起的作用 【思考并回答】 1.用湿毛巾(或沾有肥皂水、纯碱的毛巾)捂嘴向地势较高处并逆风逃离 2.向到处弥漫的氯气喷水,防止氯气进一步扩散, 1.D 2.B 【小结】知识:了解了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知道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等的制备原理及其有效成分,知道HClO才有漂白性 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处理事故、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学会了氯气等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的处理方法,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等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