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为什么成了淘汰教学
标签:
教育分层教学成绩观念 |
分类: 教师那些事儿 |
一个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学来说,是很艰难的。
一节课里,有些学生早已听懂,还要忍受老师的喋喋不休。因为按照国内的纪律要求,即便是听懂了,也不能做其它事情,必须认真听。老师有这样的纪律要求也是纯属无奈。要是允许听懂的学生不听,做作业什么的,其他学生开小差就不容易注意到了。乌压压四五十个人一个班,齐刷刷都抬头听讲,是很容易发现不专心的学生。
有些学生听了半节课就听不懂了。打断老师的讲课不太现实,我们很小就知道教室里不能由自己说了算。老师讲课要照顾到全班同学,怎么可以打断老师问问题,影响到同学听课呢,听不懂只好算了。对于程度太差的学生,听不懂就说明后面的课完全没办法听了。然后作业也很多不会做。
我们早就明白国内的课堂教学根本没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节课40—45分钟,学生有四五十个,平均一个学生一分钟。照顾了成绩差的学生,中等生、优等生早听烦了;照顾到优等生,中等生、差生会听不懂。于是,我们一般上课只好针对中等生,适当添加难度,顺便照顾一下优等生。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程度不同分班,老师上课就可以很有针对性。优等生的班可以讲得有难度,差生的班就可以讲得基础和容易些。这样也就方便教师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
分层教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内也有学校分层的。但是很多学校一般就按成绩分成两个班:A班、B班,或者好班、差班。也有就挑最好的学生搞几个重点班。这种分班和真正的分层教学非常不同,目的不是照顾到所有学生,只是为了掐尖。
A班、B班一样的教法、一样的作业,和没分班也没什么大的差别。但是B班的学生会有强大的心理暗示,我是B班的,我很差。也就不太有学习的动力,最后真的会很差。
那么A班呢,掐尖之后会更好吗?实际上是不能的。有个很好玩的现象,你把程度最好的学生分到一个班,很快他们会自然分层,又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的区别。而且差生会比B班的前几名要差,虽然分班时A班的每个人都可以做B班的第一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成绩高于一切的氛围里,很少有人有强大的心态做差生,即便实际上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里也有很多人认同成绩,成绩好就说明他好,成绩垫底,心就慌了,信心也没了。
有学校就针对这种情况,对A班学生进行优胜劣汰。考不过B班第一的去B班。考试压力顿时大了很多,越是倒数越是压力越大,考不好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有没有人想过,从A班去B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心情?觉得自己很糟糕、很没用、很差吧。这样,又“成功”打击了一些学生。尖子越掐越少。
为什么中国的分层教学非但帮助不了学生,反而残酷地打击着学生?因为很多人就是认为学习只是为了成绩,分层还不是为了给学生压力,实现优胜劣汰吗。不然,分层做什么。观念不变,再好的方法也能用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