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迈向股市高手之路 [转载]迈向股市高手之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谈到“高手”二字,相信不同角度和视野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站在普通股民角度看,高手是能预测大势、经常盈利、控制市场、战胜市场等几乎一个完美的形象。中国证券市场时至当下,衍生出不同的产物,对高手理解也不尽相同,如今名声大的、能说会道的大众理解为高手,而熟不知这些充其量只是形象包装高手、演讲高手,而非股市高手。在一些成熟的职业投资者眼里,对高手的定义截然相反,那么对高手是如何定义的呢?高手要具备哪些要求呢?如何才能加入高手行列?
高手从广义角度是指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技术上高人一等、非常出色,在证券市场中,高手主要指的是心理、思维,而不是技术。
不管什么行业领域、不管何种真正大师,内功是高手的必备要求,这种内功即指人的心态、思维和自我认知与突破,否则光有技术就完全是一个花架子,所以在全球百年股票历史长河中,高手是经历了由简到繁,在由繁到简,最后进入虚空境界。简到繁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如学习某种派别技术(如大家熟知的K线形态技术、基本面分析、政策分析等)、专业知识等,而繁到简是系统归纳、系统模式的过程,是技术化无形,内功强化的过程。
美国20世纪著名交易大师、投机天才杰西·利弗莫尔正诠释了这一概念,杰西·利弗莫尔是当今全球证券投资界、投机界公认的投资大师、高手,如今许多股神、投资高手都是汲取他的营养成长的如索罗斯、欧奈尔。杰西·利弗莫尔在成名前也数次破产,此后由此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资产总额也从500美元起始金额增长到1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是非常庞大的。而杰西·利弗莫尔成功之前,也和普通股民一样,一味追求盈利、报复心理、侥幸多动心理,恨不得每天、每周盈利,而事实证明这些都是错误的!杰西·利弗莫尔成功法则是耐心等待、自我认知及控制情绪、顺势而为,只做关键机会。可以总结得出,杰西·利弗莫尔在成功前主要是一味追求暴利、多动浮躁等,而成功阶段主要来自于“内功”的深厚。
除此之外,知行合一是高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股市盈利的重要因素,这个定律适用于任何领域,有“知”无“行”,终究是纸上谈兵,因为看准、分析准和操作好是两码事,盈利主要取决于操作而非分析。关键时刻畏手畏脚或者不按计划、规则行事一切都是徒劳的。由此可以定义为1+2+X=成功,1和2数字代表你的规则、纪律,你的交易模式,或者说现实生活的一些准则、原则,而X代表是一个开放空间,是总结、发现、吸收精华和应对的空间。
一般股民总喜欢预测股市、预测股价,主观性质想当然以为股价涨跌,其实不管是何种派别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应对,而不是预测。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状况制定方案来应对,这种应对有对环境的把握和心态的调节。因为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知的,是随机产生的,如08年四川8.0级大地震,在地震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情,那么当下如果即已发生,就要冷静应对和之后的预防,股市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所以只有坚守原则+倾听市场、应对才是一个完美结合。
凡事最后追求的是大道至简,有知者无畏。佛教所倡导的虚空境界,期前提也是要先达到“有知”即智慧(“有知”指接受知识,洞悉人生和市场本质),方能达到虚空,如佛家的金刚经、心经将虚空强调了极致,如我们通常所听到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出自《心经》,其强调的就是“虚空”、心无挂碍、无恐惧,但人们面对金钱时、情感时何以能做到这些呢?所以就必须以“有知”为前提,最后步入虚空境界,即佛教所说的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一味去看佛法本身就是代表了还没虚空,一味的去约束自己,本身就没有达到虚空境界,最后步入大乘境界,佛法不是法,佛祖不是物,股票不是股,纪律、技术与自己融合,形成本能。无为之境界!
高手境界越高时,普通人起初越容易把他当做傻瓜、无知,人们喜欢诊断手中个股如何,高手回答不知道(要么有理解为故意不说,要么理解为无知)。
大盘会涨跌到什么点位?高手回答不知道,也不清楚。
数据利空集中时,高手逆潮流而为,大力建仓,别人藐视高手傻子。
数据利好集中时,股指一遍大好景象时,高手开始休息,别人藐视高手胆小鬼。
也即同一事件,就会有不同理解能力。高手愿意接受不完美,允许不完美存在,每年能稳定保持20%-30%盈利就已知足,而新手盈利目标是50%、100%、资产翻几番。
真正高手能做到心能转境,而不被境所转!
高手遵循的理念是,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规则,迟早会死在交通意外中!
如果要想加入高手行列,必须要打开周边视野,不能局限当下视野和角度,自我认知、突破比认识市场、市场技术更加重要,技术易求,自我难求!如果什么时候意识到这点,并且按照以上程序走了,那么你就是未来高高手!为此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