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病夏治三伏贴

(2009-06-19 11:16:59)
标签:

保健

庚日

历法

经络

干支

健康

分类: 中医中药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炎热的“三伏”天,但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三伏”是如何确定的,还有一些人甚至把“三伏”与“小暑”、“大暑”混为一谈。 
   “三伏”既不是以农历(即以月相历法)为基准,也不是以公历(即西洋历法)为基准,而是根据中国古代夏朝制定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历法“夏历”来确定的。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十天,末伏也是十天;中伏可能十天,也可能二十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十天,出现五个庚日则为二十天。

 2009年三伏时间:

初伏:2009年7月14日--7月23日
中伏:2009年7月24日--8月12日

末伏:2009年8月13日--8月22日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本疗法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的双重功效!

  三伏贴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容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4、其他:痹证、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因此“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望广大患者莫失良机,前来贴治。

加强贴敷的治疗方案:

2009"冬病夏治三伏贴"具体时间:上午800~下午600 
  
第一次:2009704号(周六)~06(周一) 伏前加强

   第二次:2009714号(周二)~16(周四)  初 伏
  第三次:2009724号(周五)~26(周日)

   第四次:2009803号(周一)~05(周三) 中伏加强

   第五次:2009813日(周四)~15(周六)  末 伏

 

一般每次儿童2-4小时,成人2-8小时,根据个人体质或对经络和穴位的敏感度不同而时间各异。连续贴敷效果最佳。

注意事项:

1、 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4、貼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须及时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