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风通圣散

(2009-06-03 12:50:57)
标签:

保健

防风通圣散

芒硝

麻黄

荆子

黄石

健康

分类: 中医中药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生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荆芥15克、炒白术15克、炒山栀15克,上药共为末,每服6~15克,加生姜3片,水一大盏,煎至六分温服。近代多按原方比例斟酌用量,作为汤剂服用,或水泛为丸剂,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大便自利者去芒硝大黄;自汗者去麻黄、加桂枝;咳嗽痰涎多加姜半夏;头痛目昏加桑叶菊花;两太阳穴处痛者,可加蔓荆子;体胖痰盛者,可加制半夏、化橘红茯苓,适减当归白术


   本方应用甚广,为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剂,凡属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风火壅盛诸证,皆可应用。主治内有蕴热,外感风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目昏晕、耳鸣鼻塞、目赤睛疼、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唾涕粘稠、咳嗽上气、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等;甚至胃火引动肝风而致手足瘛疭、惊狂谵妄。由于气血怫郁壅滞,胃经风热而致的疮疡肿毒、丹斑瘾疹、皮肤瘙痒、头面疮癣等,随证用之皆有良效。


   近代常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加减,应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疖痈、败血症、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病而出现前述证候者。对于难治性头痛、偏头痛属于实证者,均有效果。


   近些年来,本方还用于减肥和预防中风。患高血压而体胖痰盛者可经常服用此方(加化橘红半夏茯苓),对预防发生脑血管意外(中风)有一定作用,尤其对大便经常干结者更为合适。


   本方初看起来,药味繁多,似偏杂乱,其实组方之意非常合乎经旨,所以此方问世以来,沿用甚广。方中取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发散以解表,使表邪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腑;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热邪从大小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故以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邪为患,肝木受之,以芎、归、芍和血益肝。再用黄芩清中上二焦火;连翘散气聚血凝而解全身毒热。重用甘草缓峻而和中,配滑石又有六一散利水泻热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于散泻之中又寓有温养之意。故喻嘉言赞誉本方是一个”汗不伤表,下不伤里”的有效良方,可以放心应用,且可常服。


     我在临床上,除用此方作汤剂,治疗上述诸病症外,还去麻黄滑石,加羌活(后头痛)、白芷(前头痛)、蔓荆子(两太阳穴处痛)、生石决明菊花(偏头痛)治疗各种头痛属于实证者。去滑石、山栀、芒硝,加赤芍10克、炙山甲6克、忍冬藤20克、白藓皮20~30克、苦参20~30克,治疗荨麻疹。去滑石川芎芒硝,加紫草、元参、生地、茜草炭治疗过敏性紫癜。去滑石芒硝麻黄白术白芍,加赤芍、银花、地骨皮升麻白芷,治疗风火牙痛,齿龈红肿。
    本方去麻黄芒硝白术栀子,加桂枝,名双解散(《疡医大全》卷三十三),可用于表里皆实、皆热,能使表里证同时可解。方中桂、防、荆、薄、芎可以解表,芩、黄、翘、膏、滑可以清里。又有归芍和血,桔、草调气,表里气血,治疗全面,故名双解。主用于风热壅遏,痘疮初起,透而不显,便结尿赤,以及疮毒内外皆热之证。河间先生《宣明论方》中也有”双解散』,原方为益元散七两与防风通圣散七两相合均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此方加强了治暑湿的作用,故对”小儿疮疹,使利出快,亦能使气宣通而愈”,扩大了防风通圣散的治疗范畴,对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无问有汗、无汗,以及汗后杂症,便秘原黄,自觉不快,便可通解得愈。尤其在夏秋暑湿季节,此方更较适用。


    本方加人参补气,熟地益血,黄柏黄连除热,羌活独活天麻细辛全蝎祛风,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九重9克,每服1丸,茶清送下,名祛风至宝丹,可用于防治中风,已病能治,未病能防。喻嘉言、陈修园等医家均称此方为”中风门不易之专方也”。


    本方与三黄石膏汤(生石膏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麻黄淡豆豉)比较,虽然二方皆能解表清里,但三黄石膏汤辛寒味苦偏于清里热,祛风解表之力不如本方,主用于清热攻邪,因缺乏顾正之品,故不如本方”汗不伤表,下不伤里”。


    本方与五积散(方见后)相比,本方为解表清里之剂,主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内有蕴热;五积散为解表温里之剂,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一切虚证头痛、脾虚胃弱、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发热轻、恶寒重、苔白滑)等症,均忌用本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