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本和上海有关的书,都是陈丹燕的,一本是《上海的金枝玉叶》,一本是《外滩的影像与传奇》。
第一本已经是第二次看了,仍从心里感动。美丽的女子郭婉莹(戴西),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然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着自尊和骄傲。作家在书的最后似乎有些迷惑了:她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令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怎样生成的?
我记住了一个细节。最艰难的时候,她的心不是逃到燕京大学的校园里去,而是逃回澳洲的童年时代,那里到处都是明媚的阳光,好象拥有巧克力和穿漂亮衣服去剧院的日子会一直延续下去。也许美好的品质早在童年时期就拥有了的,或者可以追溯得更深,家族富足快乐的基因,在她刚出生的时候,就伴随她来到这个充满无常和凶险的世上了。
她后来还给她的孩子推荐一部剧作,女主角是一个有些盲目乐观的人,总是能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找到有利的和有趣的因素。她也许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乐观得有些盲目的人吧,否则怎么能有心情用煤球炉子烤出俄罗斯风味的蛋糕呢,怎么能在每个月只有几元生活费,只能吃八分钱一碗的阳春面,还能欣赏到汤上漂着的翠绿的葱花呢。坚信她身上美好的品质是源于天生,而“盲目”的乐观则是后天培养。
戴西经历过的艰难甚至灾难,在今天的我看来是难以想象的,想象不到所谓的革命是那样残酷,当时的人心是那样阴险。对当下的日子,平静之余,虽没有太多抱怨,多少还是有些无奈的。一想到这位经历了无数风霜雪雨的戴西,就禁不住汗颜。老太太那么难,都美丽优雅地过来了,工作到85岁,独立,干净,体面地活完90岁,简直太了不起,几乎是需要我辈景仰和效仿的偶像了。
向戴西学习,从此过美丽,优雅,乐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