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五年前在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事们终于坐在了一起。
在不短的时间里,大家一定都遇见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面容虽不大见老,眼神和表情中,已隐约现出沧桑。
曾经在共同的地方,度过共同的岁月,而且那段岁月是大家公认的“黄金时代”,在座的人当年就彼此认同,气息相通。最重要的是,再见时,立刻感觉还是当年那些人,他们身上最宝贵的品质,都还可贵地保持着。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儒雅和真气,不是所有的博士教授都拥有的。
所以,聚会虽相隔十几年,竟感受不到岁月的距离,所以,每个人都争抢着讲那过去的事情,都争抢着把自己手中的满杯酒喝干。
记得《杨澜访谈录》有一期访问的是画家张晓刚,他正在创作“迷惘系列”。他谈到变化,谈到失忆。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在现在的时代,人是需要不断有选择地忘掉一些人和事的,因为你会发现,一个你已经交往了很久的人,有一天突然变了,变得你无法认识,更不用说继续交往了。
永远有多远?永远没多远。一生能有几个十五年呢,一生能有几个人,可以十五年不见,一见,就可以倍感亲切,相谈甚欢,即便不见,也彼此默默关注和挂念呢。
在巨变的环境里,难得有一些人,内心深处还留着不变的坚持,不变的观念,不变的真情。越发珍惜我有缘遇见的,经得住岁月冲刷的那些人,事,还有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