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餐礼仪这件事

(2007-08-24 15:03:46)
标签:

美食/厨艺

分类: 食色生香
     在时尚杂志上看过不少关于西餐礼仪和禁忌的文字,大都是启蒙者的姿态,告诉我们各种规矩,言辞之间有不谙此道者就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意思。
     比如,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这个姿势要是就坚持一小会儿还行,一两个小时后是不是会腰酸背痛啊)。
    在前菜送来前的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有的是主张塞进领口的,有的还说就放在自己的餐碟下面,到底哪种正确,是个问题)。
    喝酒时,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拿酒杯前一定要把手指数清楚,用哪三只,放在哪里也要弄清楚)。
    喝汤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是不是要带三角尺?)
    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看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望望自己的手表,想像“四点”应该什么样)……还有怎样吃鱼、怎样吃水果,吃什么东西配哪种型号的刀和勺等等等等,烦琐至极。
    不要说真的去吃,就是从头到尾把这些讲究学上一遍,一定已经累得要命。单是哪只手用刀、哪只手用叉,我就用了很长时间才掌握,是这样记住的,右手有力量,适合拿刀,这招对左撇子还不适用。好在吃纯正西餐的机会不多,多数是中西合璧的自助餐,桌上虽然放的是刀叉勺,而每次我都第一时间去找筷子,那可是我从小就用惯了的、历史悠久的饮食工具啊。能自如地用叉子把意大利面卷在上面的老外,对我用中国筷子吃外国面毫不以为怪,倒是我的同胞,对老外笨拙地使用筷子会报以善意的一笑,却可能偷偷笑话我:不会用刀叉,吃什么西餐?回家吃炸酱面得了!
    “当中国人喝一口好汤时,会尽情地啜唇作响,西方的礼俗,强迫我们鸦雀无声地啜汤”,林语堂说,“我相信这便是阻碍庖厨艺术发展的真原因。”讲到所谓餐桌上的礼貌,他觉得当母亲禁止小孩啜唇做响的时候,小孩就初次感觉到人生的悲哀。“假使我们不表示我们的快乐,我们不久就感觉不到快乐,于是消化不良,忧郁,神经衰弱。”一家洋快餐曾经提过“吮指回味”的广告语,让人似乎可以听见“津津有味”和“啧啧赞叹”的声音,应该是入乡随俗的表现了。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有一段文字,生动描绘了饮食的自在和逍遥。他说,餐桌的礼仪要重视,不要太重视。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是不妨稍为放肆一点,吃饭而能充分享受,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的约束,或细嚼慢咽,或风卷残云,均无不可,吃的时候怡然自得,吃完之后抹抹嘴鼓腹而游,像这样的乐事并不常见。心里坦荡荡的,饥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在日益国际化的都市里生活,不懂得一点西餐礼仪,好象也说不过去。但偶尔用筷子代替刀叉,剥开香蕉不是放在碟子里用刀切成块而是拿起就吃,遇到一碗好汤,喝到嘴里自然而然地发出啜唇的声音,并不影响我们对西方饮食文化传达出来的仪式感和文明理念的尊重和敬意。
    在规矩和应用之间是有自由度的,是死板板,还是活泼泼,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女儿的笑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