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
“大连市2007年餐饮职业技能大赛暨‘连菜’烹饪大赛”已擂响战鼓。经权威考核、评判,将评定出“连菜”名厨、“连菜”名菜、个人绝技名厨、果蔬雕名厨、果蔬雕名品、明星餐饮服务员、大连“连菜”名厨房等奖项。此刻,各位厨师也许已经在“比菜”现场大显身手准备脱颖而出了,由此,我想起两位餐饮史上的名人,一位是韩国的大长今,一位是中国古代庄子笔下解牛的庖丁。
在《大长今》中,吃和烹调被上升到艺术和美的境界,厨艺高手的技艺精湛无比,每一道菜肴都贯穿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审美理念。成就斐然的长今还认为烹调本身是一种沟通,不管烧制多简单的菜,都融入真诚的心愿:希望将自己的心意,通过菜肴传递给对方。片中有很多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其中,有两个细节一直萦怀不去,让我对长今怀着持久敬意。
御膳厨房考试,考题的内容和方式有时近乎刁难。一次,题目是品尝不同种类的虾酱,要求长今只能凭着舌头的味觉分辨能力,说出每种虾酱是由哪种虾制成的,几月份吃味道最好,如果作为调料应用于哪种菜肴的烹制。还有一次,把长今的眼睛蒙起来,把一排牛肉摆在面前,只能用手触摸每块牛肉,根据肉块的大小、手感及纹理分辨是牛的哪个部位,是适合煎、还是烤、还是炖、还是煮
。长今的态度沉稳而从容,回答精准而细腻,令考官和嫉妒长今的人都叹为观止。
史上最牛的厨师应该是庄子笔下的庖丁。每次重读描绘他解牛的段落,心中都充满敬佩,竟有些怀疑这位将技、艺和道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人,究竟是确有其人,还是庄子塑造的一个理想形象。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当牛“如土委地”,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这哪里是个厨师,简直是有如神助的艺术家和智慧的哲人。文惠君说从中学到了养生之道,而后人关于“游刃有余”的心得不知写了多少,比如南怀瑾是这样理解的:生命好比厨师手中的刀,牛骨好比我们的磨难,厨师用心解剖,我们也要用心生活。
把长今和庖丁并列出来,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共有品质。任何精湛技艺的背后,除了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底,一定还有一种专注之心,诚敬之意,超然之境。当厨师的身心都和所尝的、所触的、所解的每份食材融为一体,一切动作都随着自然的、“合乎道”的韵律和节奏从容进行的时候,眼前就会展现出神入化的超凡境界。
不知道参加“比菜”的选手们是否会想起这些境界远远超越了行业本身的卓越典范。虽不能至,也应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