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烧烤怎么办
    入夏以来,离家不远的小广场就成了一处烧烤点,从三四桌到七八桌再到现在的十几桌,我从窗口亲见了它日渐壮大的过程,家里的窗户也随之越开越小,直到不敢打开一条缝,以抵挡从傍晚一直延续到午夜的滚滚烟尘,和开怀畅饮后的谈笑风生。
      
叫烧烤闹得大夏天不敢开窗,心里不烦是假的。但说实话,有时候,对楼下的烧烤风景竟有一种欣赏的心情,甚至被那热火朝天的气氛所感染。天上有半轮明月,地上烟雾飘渺,拌着调料的烤肉香气扑鼻。每张小桌上都有一个小型烤炉,旁边三四个小马扎,围桌而坐的有一家三口,有三五好友,有结伴而来姑娘小伙。就几支肉串,几条烤鱼,一盘煮花生,一碟烀毛豆,不用考虑坐姿和吃相,左手一瓶啤酒,右手一支肉串,很有点古代英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豪侠气概。
     
从窗口望着这番热气腾腾、生趣盎然的景象,听着啤酒瓶的撞击声,听着他们的开怀大笑和高谈阔论,我似乎理解了街边的烧烤为何屡禁不止。环境优雅,卫生合格,风格鲜明的韩式、巴西式甚至墨西哥式烤肉也都随处可以找到,但在那儿,虽也不必太正襟危坐,总不象坐马扎子那样放松随意,还没机会感受不期而至的习习凉风,抬头望不见月亮星星,看不见晚饭后人们散步的悠闲。路边的烧烤加啤酒,带来的是一种活色生香、纯粹属于市井的平凡快乐,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人们追逐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一种肆意、欢畅、淋漓的快乐,这原是本性深处的东西,要禁止,太难了。烧烤还是人类最早把食物弄熟的方法,那种原始记忆也可能是让人们持久迷恋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尽管营养专家一直强调烧烤食品的危害,烧烤经营者挂羊头卖猪肉的情况也常见报端,而迷恋烧烤的人,总不见减少。很多人习惯了从一个正规饭局出来,一定要奔着某个烟熏火燎的去处,刚才还坐在圆桌边彬彬有礼地干杯,一换了场地,就挽起裤腿在马扎子上碰起瓶子来。
     
楼下的烧烤广场一定引起了周围居民的不满和管理部门的注意,沉寂了几天。而仅仅几天后,滚滚烟尘又升腾起来,还似乎更加兴旺了。家庭自助烧烤也正方兴未艾,超市里用于烧烤的设备一应俱全,不少私家车后备箱里都有几样。在哪里烤?没人管的地方好象都行。
     
究竟拿烧烤怎么办,这是个问题,城市的管理者一定十分挠头。我想,光禁恐怕没用。不妨吸收一下国外城市的经验,在社区或景点指定烧烤区域,严格规定时间地点规模,让爱烤的人有章可循。像新西兰的一些旅游胜地,隔一段就有一处留给家庭和背包客的野餐营地,有的甚至还配了烧烤炉。
     
最后想劝那些烧烤发烧友,替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我们的胃肠也承受不了那么多的烤肉和啤酒,有些疾病不是第二天就发作的。追逐快乐需要节制,而且通常要付出代价,但代价不能是健康,乃至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