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后,谁来亲手包粽子

(2007-06-12 15:00:19)
分类: 食色生香
 

                     以后,谁来亲手包粽子
    又是粽子飘香时节。
    只是,那香气大多不是来自家家户户,而是从超市和商场的食品柜台飘出来的。今天的年轻人,对粽子,见过,吃过,很少有亲手包过的。一位80后朋友,去年过节只买了两只粽子,和老公一人一个,应景而已。虽然如此,她心里仍时常怀念小时候姥姥一包就是十几桶的壮观景象。那时,家里到处摆着必须的原材料,像是粽子作坊一样,泡米,煮叶,包,蒸,送,一连持续半个月之久,不光是自家亲人,街坊邻里也都尝过老太太的手艺。浓浓的粽子香,和弥漫在里面同样香浓的节日气氛,如今都已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梦幻一般,一去不返。
     我小时候,家里的粽子都是奶奶包,后来奶奶不在了,妈妈把手艺接过来。前几年,老妈在我家,每到端午时节,都一定要提前十来天置办粽子叶,糯米,大枣,豆沙,在厨房里摆一个大摊子,拉开过节的架势。不知为何我从没有想动手的愿望,女儿倒是很好奇,姥姥手把手地教,外孙女儿认真学,后来竟像模象样地包起来。婆婆也是每年都要亲手包的,煮两大锅,三个儿子家都带出来,还惦记着邻居家不会包的小两口,给他们捎十几个去。婆婆说,亲手做的东西总和外面买的不同,干净不说,还有一片心意在里头。
      今年,妈妈去了河北哥哥家,婆婆也要去东北串亲戚,长这么大,第一次吃不上家人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竟异常失落。去超市一看,粽子区域较从前越发壮大了,口味、大小、品牌、包装的复杂程度已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流水线上生产的东西,虽标准,精致,却总没有传统手艺的感觉。后来还是挑了几种,过节怎么能没有粽子呢。
     有些城市似乎已经觉察到传统的日渐式微,开始策划一些体验式的活动。据报载,这几天在上海举行的“中华民俗粽艺秀”,吸引了众多申城市民上前一试身手,小到六岁,大到70岁,都包得兴致盎然。还有报道说,西安日前也举办了首届“包粽子大赛”。从众多参赛家庭中选拔出的10个家庭,早早来到比赛场地摩拳擦掌,在15分钟内使出浑身解数,包出的粽子惹来阵阵笑声。其中年轻人感慨颇多,他们说不光体会了老辈人包粽子的不易,更感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魅力。
  赛前,包粽子的技师是这样边示范边讲解的:“挑出几片宽窄合适的粽叶,两手卷成漏斗形,再放入适量江米和红枣,最关键的就是这最后一卷,一定要压实,不能留缝隙,把角收好后,用马莲一扎,把多余的叶子去掉,一个美观漂亮的粽子就成形了。”
      决心有机会一定向妈妈和婆婆请教粽子的包法,每年端午节前,也学着老一辈的样子,静下心来逐样准备。越发觉得,生为中国人,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应该怀着一种喜悦和珍惜的心情,亲手操办关于节日的一切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去买点东西意思意思,真是辜负了节日的悠远传统,和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每个人,每个家庭也都承担着传承的责任,总该给儿女留些美好记忆,并让优良的东西代代相传吧。如果70年代、80年代的人从此不包粽子,将来的某一天,手工粽子也许就会变成文化遗产,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会包,做为珍稀的表演项目保存,那就太可惜了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