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银河的最新博文。
(一)朋友推荐我读印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很有共鸣,对此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例如:
“一个喜悦的、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气生活的人。”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觉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入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内心挣扎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与人竞争,总要与别人比高低,别人比自己强时,就难免嫉妒,这就使我们的内心不得安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比我们更有才华,更有权力,更有名望,更富有,更美丽,如果不安于自己所拥有的,内心就永远没有快乐。除了和别人比,我们还同期望中的自己比,期望中的自己也总是比真实的自己更有才华,更有权力,更有名望,更富有,更美丽。而这样就必须不断地奋斗。而克说:“我想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
我到底是要费力地生活,还是不费力的生活?我到底是要喜悦的生活,还是要痛苦的生活?应当做出选择。
(二)克大师说:
大部分人都不快乐,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爱。如果你与别人之间没有隔阂,对于相识的人你只观察而不批判;如果你只单纯看着帆船在河上驶过并欣赏它的美,爱就在你心中升起了。
他在书中好几个地方提到不要对别人妄加评论,只是观察,什么也不说。这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可大不相同。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常常得到的一个负面的评语就是“老好人”。直到工作了,还常常会被认为太“缺乏斗争性”。其实,大师的想法不无道理: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善意和爱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呢?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别人的缺点呢?为什么一定要跟周围的人“斗争”呢?如果我们对周围的同事、邻人甚至路人都充满善意,我们的心情一定总是好的。
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人只观察,不批评,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一些;如果我们尝试总是去欣赏美好的东西,而不去看丑恶的东西,那么我们一定会活得更快乐一些。
正好我也在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世界在你心中》。在导读中,翻译者胡茵梦说,看见克大师的照片时,就觉得那是她见过的最俊美的一张脸——这张脸似乎不容许一丝一毫的含糊与妥协,透彻的眼神像是在遥望着另一个世界,通常这样的眼神里总带点梦幻成分,而他的遥望却是警醒的,了知的。“我只能说我被那张脸迷住了,旋转架上的书全买了下来。”
我也被那张脸迷住了。越来越觉得,人心里有什么,脸上就有什么,大师内心的清明,智慧、善意和慈悲永远写在脸上,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心灵的皈依。
胡茵梦欣喜地说“我找到了!”
我也找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