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妈妈做的饭
泉鹏
又是一年母亲节,又一次大规模地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前一阵在亦舒的博客上读到一段文字,让我深深觉得,那一句
“养育之恩”是多么笼统、空洞和敷衍。
她说,情绪至至低落的时候,便念念这段往事。
五十年代,小姐弟在北角近春秧街处念小学,母亲天天手提热饭,自鲗鱼涌步行来回给我们送饭,风雨不改,吃完饭,还用湿毛巾替我俩抹净嘴同手。
当年母亲已是中年,力气大不如前,犹自辛辛苦苦抡那只重篮一千数百回。
成年后如果成日价长嗟短叹,怨天尤人,大抵对不起这一壶一壶的热饭吧。
没奈何,只得继续过关斩将,好好生活下去。
孝不孝顺,相不相爱,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彼此总得健康、清白、舒坦地活着,叫对方放心。
不管是谁,
“这一壶一壶的热饭”一定会把你带回小时候在妈妈身边的日子。喂养我们的不光是甘甜的乳汁,更是雷打不动的一日三餐,“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在每一家都不陌生,是妈妈做的饭让我们日渐长大。如果养育之恩可以量化,就先算一算吃过多少顿妈妈做的饭吧。
长大后有机会吃大盘子,有时候望着满桌精美的菜肴,竟不知从哪里下口,吃完一样也记不住。妈妈做的菜,也许样样简单,却别有滋味。吃的时候,嘴里、胃里、心里,都舒坦无比。不要说我们,就是吃遍天南海北、尝尽山珍海味的美食家蔡澜也由衷地说,最好吃的就是妈妈烧的菜,妈妈在家里烧菜会像饭店厨师一样创意来创意去吗?不会的,烧菜就是烧菜,无论走到哪里,妈妈菜始终是我的最爱。
如今我也当妈妈十来年,每天都要花时间安排家人的饮食。营养搭配当然是首要问题,其次是色香味。最近每天很早起床为女儿准备带到学校吃的午餐,有饭有肉有菜,用那种不锈钢的保温饭盒装着。女儿说妈妈做的饭就是好吃,因为午餐可口,上学的心情都跟着好多了。我说,孩子啊,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愿意看见孩子吃得又香又饱、舔着小嘴儿的样子。不知道女儿长大后,会不会也像亦舒一样感念这一盒一盒的热饭。
今年我的两个侄女,一个考大学,一个考高中。“五一”期间见到两个嫂子,话题除了关于成绩和打算,就是每天早晚都在忙的饭。比如,头一天晚上要化两只大虾,泡几朵木耳,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煮一点虾汤面片,再煎个荷包蛋,有时还现蒸两穗玉米,烙几个地瓜饼。现在已经在考虑考试当天的菜谱了,从报纸上搜集了不少专家的营养推荐……孩子的压力只是考试成绩,妈妈的压力呢,没法估量啊。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妈妈的饭呢?有人说,所谓思乡,就是思念家乡的饮食,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想家,就是想念妈妈做的饭?
亦舒写的那段“妈妈的饭”看似简单,却直指人心:妈妈从来也不曾指望孩子报答什么,而当孩子的,无论如何也该好好生活,让妈妈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