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一两天
泉鹏
七天大假又在眼前,不管度假的方式是如何五花八门,大吃二喝都是少不了的。一边是媒体在卖力推介各路美食,一边是营养专家在提醒要注意肠胃健康,每逢节日都大抵如此。
还没放假,朋友的饭局就定了好几个,有和家人的团圆餐,有和朋友的聚会餐,有外地来访同学的招待餐,有一顿需精心准备的山间野餐,等等,这还没算临时的邀请。朋友掐指一算,一个假期,将有大半在餐桌旁度过,吃和与吃相关的活动,似乎成了假日的主题。
老子在《道德经》里用“五味令人口爽”来阐述他的饮食之道,这里的“爽”不是“爽快”,而是“差错”的意思,就是美食吃得太多了,口感会发生错乱,辨不出美食的味道来了。曾有位喜欢美食的人对老子的言论不以为然,天天赴饭局,天天山珍海味,开始时大呼过瘾,可一家一家吃过来,终于有一天果真变得“口爽”了,发现还是家里普通的炸酱面最有味道。我想,朋友在参加过两三个饭局后,一定也会想念最简单的清粥小菜的。
前一阵有报道说上海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组织了一个高端管理者的“七天内观”活动,让人印象深刻。参加内观的人,一天内除了洗漱、一日三餐外,就是静坐或静躺在自己的小房间内。指导老师给每个人布置了反省题目,都与最亲近的人有关,问题很简单:他(她)为你做了什么?你为他(她)做了什么?你给他(她)添了什么麻烦?
期间每日三餐的饭菜都做了规定,必须清淡且限量:一碗大米饭加两菜一汤,基本是素食。一位CEO说自己平时应酬大吃大喝,体重不断增加,而在这7天内,他“被迫”吃最简单的两菜一汤,由于静下心来仔细咀嚼,竟意外发觉白米饭空口吃是最香最甜的,体重也降了,他感慨:看来越简单的生活,质量越好,内心充满了感动。
一位在福建参加过“内观十日禅”的宁先生告诉我,老师要求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动作和情绪有清晰的觉察。每天只吃两顿全素食,晚饭不吃或只喝一点果汁。吃饭的时候,他明了地知道自己在用筷子夹菜、在拿勺子盛粥,嘴唇碰到食物的感觉,咀嚼的感觉,都异常清晰。“因为觉察到细微的动作,所以有一种从容和优雅,因为能觉察咀嚼的细节,更体味到每一瞬味道的变化和丰富。”他还发现身体有自己的智慧,它能了解什么是“刚刚好”。十天后,身心清明。
上面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清淡不光指食物本身,更强调“吃”被去除社交功能后的单纯感觉。长假七天都清淡不太容易,但想办法为自己设立一两天的“清淡日”还是很可行的。这一两天,不妨也学着内观的样子,关上电视和手机,身心充满觉察地吃着简单的素食,想一想平时被忽略的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许我们会喜悦地发现,清淡一两天,清明的不光是肠胃,还有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