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卡上的全家福

(2006-02-21 14:45:22)
分类: 专栏文章
 
贺卡上的全家福
 
   在短信和电子邮箱流行的时代,传统贺卡已经不多见了,零星收到的贺卡也不知散落到何处。然而,几张来自澳门的家庭贺卡,却让我爱不释手,甚至起了要收藏的念头。因为,它们不是街上随手可以买到的那种,是用一家人前一年在某地欢聚的纪念照精心编辑制作的。翻开贺卡,就看见麦先生携一家老小一起“鞠躬”,那一股特别的诚意便扑面而来。
    其实,我和这个家并不熟悉,怎么会收到贺卡呢?说来话长。1998年,在文艺部当记者的我负责采写服装节巡游表演侧记,采访了几位嘉宾,其中就有贺卡的主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体育委员会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监事麦志权先生。我在侧记中提到麦先生对服装节的热情评价,还按名片上的地址寄了一张样报过去。想不到,从那时起,每年春节,我都会如期收到这一家人的贺卡。刚开始还感觉陌生和新奇,后来就变得熟悉和亲切了。全家福上有老人、父母和孩子,拍摄地有四川乐山大佛,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牙买加某海滩,有世界最长的跨冰海联邦大桥……现在,每当看见这个粉红色的信封,我都迫不及待地打开来。形式当然是熟悉的,我是想知道这一家新近又去了哪里,老人身体是否健康,麦先生和夫人的脸上是不是添了皱纹,3个孩子是不是由中学生长成了大学生…… 
    每每想起只有一面之缘的被采访者一连6年的家庭贺卡,我都感动不已。当我们被雷同的拜年短信折磨的时候,怎么就想不到精心设计真正属于自己的贺卡,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祝福呢?
                        2006年2月11日大连日报
   不知道麦先生一家是否能看见这篇稿子。明年我是想仿照他家的做法,用一家三口的合影做成明信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