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式价值投资(四)

标签:
股票 |
导读:承接上期文章,大盘股与小盘股在熊牛的周期跨度上往往有着显著的差别,所以我们原则上只买成长股不卖权重股。虽然大盘跌的时候大家都跌,但小盘子的股票弹性好,所以你会看到熊市稍有阶段性行情,他们往往就大涨。盘子小、估值低、业绩好,稍微有点利好,比如来个十送十或者产品提价等等,很快就能翻番。
在富矿里淘金
就像姚记扑克、涪陵榨菜那样不需要天天涨,每年就那么几个月的行情,但一启动就是翻倍,我的投资组合每年都会走出几只翻倍的。比如说今年的中新药业,中新药业未来两年的催化剂是什么呢?就是在于他提价,但提价的时点难以把握。
先选行业后选企业这是买股的原则,我注重自上而下,有些行业产生牛股的概率就比较高,有些行业则很难。就像挖矿一样,在富矿里边挖,别挖贫旷。选好股后再看价格,但好企业比好的价格重要。现在很多人都面临这样一个困惑,放着5倍PE的股票不买,非要去买25倍PE的,或者我放着5块钱的股票不买,非要买25块钱的。我的意思不是说估值低、股价低的不好。我本身也喜欢估值低、股价低的,但是一定要综合考虑,价格只是一个层面。比如说,同样的价格,一个估值10倍或股价10元的有前景的制药公司与一家估值5倍或股价5块的水泥股相比,我肯定是选择前者。这个问题时间久了,大家会慢慢发现,好公司始终市场会给他一个好价钱,差公司很难变成一个好价钱。比如说,同样是5~10倍的茅台、五粮液与工行、招商,我肯定选择白酒股,因为我觉得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他的估值长期是偏低于消费股的。而五粮液茅台,他本身就是代表着一些品牌消费,他只是说受两年反腐的影响,被压制下去,但是从一个常态上来看,他的PE更容易回到30倍,而银行的难度就比较高。同样像今年年初,一个6倍PE的五粮液与一个是10倍PE茅台我会买谁呢?无疑是茅台,虽然多付出几倍的PE,但以后这种溢价大概率会延续下去,而茅台的综合价值比五粮液要高很多。
为什么选行业这么重要?我们可以看看数据,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期,我们看看美国在上世纪70年后期也经历了经济的转型,70年代末期,美国的银行利率市场化完成,当时利率飙升到10%,道指的PE跌破10倍,1978年以后美国是小盘股先涨起来的,小盘股的行情大概走了三年,代表蓝筹股的道指开始启动。从80年代往后,美国银行的利率出现了一个持续20多年的下滑,经济迎来了一个较长期的繁荣。
附图:美国工业企业1978~1996年价值线
在这个繁荣期里面,你看他的回报率最高的几个行业,第一化妆品,化妆品行业18年里的权益资本增速达到18%,一个行业每年18%的回报会出现许多大牛股的。之后是医药品是16%,软饮料也是15%以上。那么,你若将这三个板块做一个组合投资,加上分红,18年的持续收益率高达20%以上,这里面还没有计算估值提升的回报。
再看看倒数的,钢铁、航空、造纸、电脑、汽车,但是当时美国的汽车和现在我们的汽车不太一样,所以不能刻舟求剑。中国的汽车现在正处于普及的时候,而美国这个过程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
所以我们做投资一定要选择排行前列的行业,人类的需求大致一样,解决温饱后就需要精神上、养老方面的消费,中国也一样,所以你看过去十年的上海家化、云南白药、同仁堂都是长期慢牛的。
企业护城河的最佳象限
那么,行业是选到了,就要选企业。看一家企业,我认为是否具备巴菲特所谓的护城河是最为重要的。比如说垄断是最好的护城河,但垄断本身也较为宽泛,比如,大家会觉得中石油就是垄断或者中国移动就是垄断。的确是,没有中石油和中国移动这种行政性的垄断,他们也没有今天这种庞大的规模和利润。
垄断也分很多种,像高速公路,机场、如上海机场也是一种垄断,有定价权,但是他是公共事业类的行业,包括一些旅游景点,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他们可以提高门票价格,是一种垄断,但问题在于是行政性的垄断不能随意提价,高速公路、机场不能随意涨价,他们的资产回报率不能超越社会平均水平太多,只能大致达到平均水平,因为他们是公共服务型企业,国家就控制你的回报,比如只有10%,高了老百姓不同意,所以他们不可能像茅台那种50%的利润率。
而我最看好的商誉和资源的双重垄断,什么是商誉?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康师傅、哇哈哈、或者涪陵榨菜、伊利牛奶,这些产品形成了品牌的壁垒,消费者信赖其品质,宁愿付出更高的价格。
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如可口可乐、箭牌口香糖,他们的商誉价值特别高,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怎么去衡量?按照巴菲特的说法,我给你一万亿却打不倒可口可乐,但我给你一千亿就可以让一家银行干趴下,因为银行,我可以赔本与他做竞争,你银行存款利率五个点,我可以十个点,总会拉到一些客户。但是我要生产出来没听说过的可乐,哪怕便宜一半的价格,消费者都不会买你的帐。这就是商誉,就跟茅台、涪陵榨菜一样的道理,给你1000亿能否竞争过茅台,给你100亿能否让消费者不吃涪陵乌江榨菜,吃北京六必居榨菜?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口味。
像茅台、榨菜本身就是商誉和资源的双重垄断,其他企业无法模仿出相似产品。这样对企业低价买入长期持有最保险。而克明面业可能只有商誉的垄断,产品的垄断还没有形成。但克明面业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他的产业空间很大,管理体制很好,即便产品没有垄断,但最终胜出的概率仍然很高,有可能走康师傅、伊利的路子。
青岛啤酒也是典型的商誉,上百年的品牌,当然他本身产品必须口感要好,你若是没有百威的好,长期下来也不行。我去青岛调研,与青岛的出租车司机聊天,他们当地人最会喝啤酒,说喝了一圈还是青岛的最好喝。因为我本身不喝酒,所以我都是问身边的人什么酒好喝。平常与大家交流,我发现啤酒里边就青岛啤酒大家是最认可,然后白酒里面大家最认可就是茅台。
最看好独门生意或全球独一份式的企业
医药里最容易出现最佳象限的企业,往往有着独门的生意。今年挖掘的中新药业,他有25个大品种,许多也都是国家保密的好药,除了速效救心丸,像清宫寿桃丸也是一个类似片仔癀的产品,几百年历史,算是古代皇家贵族药品,现在也卖到了三千多元一盒,去年总销售3000多万,在新加坡台湾地区特别受欢迎,未来这是也是一个至少几个亿的大品种。中新药业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太保守,国企特征,但正是因为有这个缺陷,估值才不贵,企业本身更为放心,相信改革的春风早晚也会挂到他哪里。
说到片仔癀,这家公司我们去年高位减仓后,今年还得买回来,他的产品无法复制,全球独一份的品种,我见过一些癌症患者使用过片仔癀以后有着西药无法相比的疗效,片仔癀药锭过不了几年零售价就会涨到1000元,为什么,产品垄断且疗效杰出尤其对癌症初期的患者,国外同类治癌症的药物,一针剂都要上万元。吃片仔癀,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几百年留下来没有被淘汰的好东西,类似的还有东阿阿胶、云南白药,他们不仅具有药品属性,同时还有日化消费品属性,空间大自然不用说,品牌也不用说,伟大的企业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之后持有等待就可以了。
再说说同仁堂,之前我一直持有同仁堂A股,直到2010年,同仁堂科技一则从香港创业板转主板的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我计算是同仁堂科技的市值折合人民币约10个亿,而他在北京亦庄的一个新建的车间光土地价值都近10个亿,可以说是严重低估的一目了然,至于品牌我就不用多说了,世人皆知。现在发展还远未到顶。李嘉诚的屈臣氏要上市,市场按30倍的PE估值给到3000亿的市值,我认为这个目标也是以后同仁堂集团最终是要跨过去的。类似的像之前我提到过的全聚德也是如此,仅全聚德和平门的总部大楼都不比现在公司的总市值低。
当然,企业产品最够强大才是核心,最好有独门生意,产品是全球独一份,这样的企业是最保险的,如果再有一个好的管理和好的价格,就是一笔完美的投资。
所以垄断里,首选要有品牌价值,同时最好还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当然也有一种纯资源的垄断也不错,比如我之前提到的锂矿资源的公司,像年初我曾挖掘的路翔股份,看好停牌之后的复牌走势。类似的还有比如钨矿,中国的钨矿资源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也是非常稀缺的品种,钨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材料,像比亚迪、特斯拉的电池都用的是厦门钨业的产品,这一块未来也非常看好。有色金属本身就是同质化的东西,难有品牌,但只要资源这一块是稀缺的,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