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志》名师工作室三年总结

六安市高俊名师工作室
2017-2019三年任期工作总结
内容简要:
1. 高校深造、名校研学
3. 读书学习、心得交流
5. 参加大赛、论文发表
7. 实验探究、专题研究
2020.3.23于霍山二中
目
1.
2.
3.
4.
5.
6.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自2014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市局、县局、霍山二中的领导和关怀下,六安市高俊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足实践,勤奋工作,圆满完成第二任期2017-2019年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
1. 高校充电、名校研学
2018年3月17日下午,工作室邀请合肥中考研究专家来我校传经送宝,举办中考复习策略讲座。邀请合肥知名专家到我校进行中考研讨讲座,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以往都是学科组长到合肥听大讲座,其他老师无缘观摩,这次化学组所有老师都有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2018年5月23日下午,我们工作室一行五人,搭顺风车到合肥参加安徽省数字化实验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教科院主办,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第一项由工大附中、省教坛新星鹿钰锋老师执教《化合物的导电性》数字化创新课。会议第二项是工大附中九年级学生展示全国数字化实验大赛一等奖作品《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呼吸活动》,团队六人,主持人两人,通过对话讨论、数字化实验的形式贯穿始终。片头制作非常酷炫,理念新颖,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使用恰到好处,通过连续曲线的变化,得出结论,人工呼吸应该浅吸浅呼。会议第四项分别是工大附中特级教师徐伟的《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和合肥32中王磊的《电解氯化亚铁溶液》数字化实验探究,合肥师范学院实张晓静的《通过数字化实验,落实科学素养》报告。
2018安徽省化学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暨数字化实验成果展示会于12月21日于霍邱一中召开,接到通知后,经请示王友超校长同意,我和教研室陈兆先主任于12月20日到霍邱报到。来自安徽省教育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以及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的共计六十多位教师参加交流会。
会议在霍邱一中召开,会议议程分为四项,第一项是观摩霍邱一中杨明生名师工作室成员王俊琪老师的一节数字化实验课。第二项是杨明生名师工作室工作开展先进经验介绍及与会名师经验交流。第三项是数字化实验成果展示交流。第四项是省教科院夏建华主任的专题报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数字化实验》。
2019年7月,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初平的带领下,我们六安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来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进行华中师大第三期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华中师范大学组织了九位国内知名的顶级专家,既包括中学语文界的草根泰斗余映潮老师,也有课程标准设计和审议的顶层设计者杨再隋教授,也有国家级CN核心刊物的执行主编谭旭,给我们做了阐精发微的学术报告,引领我们上了更高的境界,学习后心潮澎湃,一定要把这些先进理念和知识技巧带回二中,让更多的老师受益,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更好为教学服务。
2019年12月2日,晨曦微露,坐上大巴,迎着朝阳,向此次“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国培计划2019名校跟岗培训”的目的地—合肥市庐阳中学进发。合肥市庐阳中学是合肥市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初中,始建于2004年,05年9月正式招生。学校现有三个年级36个教学班,在岗教师120人,在校学生近1800人。学校连续三年培养了三名荣获全国优质课大赛最高奖项获得者,同时有两位教师荣获安徽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有11位教师被评为合肥市第二届骨干教师,保持一、六、八三校的录取达线率稳居40%,努力打造合肥北部地区第一初中。
上午第三节课,在九三班学习观摩了丁美玲老师的一节化学作业处理课。丁老师首先通过投影问题串,通过大面积单独提问的方式,指导了学生的回答。下午在录播教室,观摩数学老师杨广友的一节智慧课堂。
杨老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学生们认真思考,集思广益,提出三种方法,通过辅助线作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分别证明三角形全等而解决问题,这正好说明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重合,水到渠成,天衣无缝。课堂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可又顺理成章,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我也深有感触,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带来一节优质的课堂教学。
2019年8月16、18、19日三天,霍山骨干教师国培集训正式进行,我们七位老师在县教师资源中心受训。第一天是开学典礼。县教研室主任宋永年作《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报告。下午由刘守旗老师作《新时代师德师风》报告。第二天是教研室副主任刘晓梅作《从专业成长走向成长》报告,接着是广州教育科学院北院副院长杨和平作《名师教学经验的提炼与传承》报告。第三天是肥西王兴平老师作《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报告。下午由县教研室副主任陈兆先主持进行交流研讨活动。
2. 指导青年、共同提高
2018年六安市优质课比赛在即,工作室选派吴媛媛老师参赛,其他老师积极献计献策,力图打磨出一节经得住推敲而又创新连连的精品课。我在《中化教参》中看到一篇利用化学史来进行探究教学的论文,分别从历史线、活动线、知识线、生活线四条线索交叉组织教学,我觉得创意新颖,便推荐给了吴老师,吴老师吃透了原文的精神,又糅合了自己的见解,精心准备出说课的设计。大家在一起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许多奇思妙想和思维的火花在碰撞的头脑风暴中产生。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看法,理论要扎实,导入要精妙,思维要互动,技术要先进,实验要创新,板书要精炼,收尾要点睛。关键是要把自己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创新举措说明白。
2018年张俞老师参加六安市实验说课大赛,大课间的时候,全体成员在工作室观摩张俞老师的实验说课,提出参考意见。
李明指出课件设计的不足之处,图片不清晰,要调对比度;字体太小,浏览不便;说课老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不能一个调子说到底。同时提到说课要脱稿,侧立于屏幕方。郑为佳提出要放下顾虑,努力做到心中只有自己,进入最佳状态。万磊提出清华宋心琦教授的论文和考纲说明要做成图片展示,铝和镁的图像曲线要作为重点分析。苏昌霞提出说课的过程注意化学规范用语,注意断句;实验的分析要作为重点进行。前来旁听的物理组老师章荣芳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大家讨论热烈,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对于张俞老师的成长,是个极大的帮助。
总体说起来,此次说课围绕三个重点逐层展开,一是从定性的角度,展示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通过控制酸的体积、酸的浓度进行对比实验。二是从定量的角度,通过数字化实验,比较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定量分析,通过产生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比较反应速率。三是从考纲说明和清华宋心琦教授发表在2012年9期《化学教学》上的文章,寻找理论支撑,说明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金属活动性是不合理的。
说课的本质是要把自己如何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做法说出来,不仅说怎样做,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理论支撑和实验验证。
通过毕业班督导课的形式,积极创造条件,互相学习研修,并邀请教研室特级教师陈兆先现场指导。
3. 读书学习、心得交流
为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撰写心得,互相交流,反思实践。
通过对教育名著和一些方法论书籍的认真研学,工作室成员们都感觉受益匪浅,大家互相交流,热烈讨论,并结合教学实践积极运用反馈,并将心得整理记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让知识常学常新,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紧跟当前教学发展的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4. 课题活动、实践研修
第一轮任期期间,成功申报并开展2013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模型建构的研究》,项目编号JG13316,课题批准号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2013]435号,自行设计、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629份,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艰辛努力,已完成结题报告,2015年2月申请省教科院专家鉴定已顺利结题。并获得2015年霍山县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8和2019年积极准备省市级课题的申报和前期准备工作,今年申报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省级课题没有通过,但是我们没有气馁,继续进行课题的前期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
对于已经顺利结题并通过鉴定的省级课题《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模型构建的研究》,我们积极推广并服务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我们还在积极筹备新的课题如《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目前理论储备和实践教学已经初步取得成果。
5. 参加大赛、论文发表
为提高工作室老师专业素养,快速成长,我们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在国家级和省级CN刊物如《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与学》《理科考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上发表多篇文章。
6. 讲座报告,送教下乡
2017年2月24日上午,县各初中学校的化学老师三十多人来到霍山二中录播教室,参加县教研室和高俊名师工作室联办的教学研讨会。整个活动由县教研室组织,霍山二中承办,校长华直权和分管副校长杜魁、戴恒凤全程参与。
第一项活动是名师工作室成员郑为佳老师的知识新授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质量分数。与会老师认真观摩,并不时地记下要点和心得。这节课没有预演,九十五班的学生表现可圈可点,展现了郑为佳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新颖的教学理念,从名师工作室开发的溶液状态三角模型引入新课,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不同,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溶液浓稀的精准表达,学生活动设计的较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设计的比较紧凑,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重点还有中考点击,郑老师展示三道近年来中考中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高频考题,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道教师引导分析,
第二项活动是由名师工作室领衔老师高俊作《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模型构建的课例研究》专题报告,通过课件深入浅出了阐述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模型构建教学的实际运用,重点展示了工作室研发的多个化学思维模型如质量守恒蝴蝶模型、酸碱性质手模型、锈三角模型、溶液状态三角模型、概念太极图模型等,同时演示了模型构建教学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示模—解模—建模—用模—修模,其中解模和建模是重点,各环节可灵活组合应用。最后热烈欢迎有识有为之士加盟,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三项活动是老师们极度期待的教研室副主任陈兆先老师的中考复习报告,让大家对中考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重点提到了中考化学难度较大的实验探究题。
为推动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2019年工作室首席指导陈兆先老师应淮北市教研室和六安市教研室邀请,分别在淮北西园中学和六安二中进行讲座。
多次配合县教研室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先进理念和科研成果与薄弱学校分享交流,促进共同提高。下图为2017年3月12日到单龙寺学校送教下乡。
2018年11月3日,工作室来到霍山县漫水河镇中心校送教下乡。
县教研室安排漫水河中心校青年教师卢明全和高俊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万磊执教同课异构,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万磊老师先是利用波义耳和拉瓦锡两位学生熟悉的化学家对于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不同实验和结论引入新课,通过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演示实验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手机投屏整个实验过程,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实验的整个动态过程,让与会老师耳目一新。通过图片,分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为何'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一正一反两方面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加深了学生印象。通过电解水的微观动画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然后通过学生课后总结,水到渠成地绘制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蝴蝶模型,为本节课升华。
2018年,高俊工作室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实验探究的讲座。
为加强对前沿科技的宣传和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工作室的外墙上开辟了《化学园》科普墙报,定期出刊,目前已出刊17期,与学生交流互动,分为知识建构、学习方法、大开眼界、好玩的化学、科学家轶事、科技前沿等几个栏目,搜集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受学生喜爱。
7. 实验探究、专题研究
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边界和学科思维,经常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针对教学中生成的各种问题,我们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问题都不大,但是涉及到的知识比较丰富,学生也很感兴趣,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变黑问题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如何确保成功
电解水最佳条件探究
魔术小实验开发
为加强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同时也为了加强与业内其他同行的交流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大力建设网上新浪博客和微博,目前已在新浪博客—“高俊工作室的博客”发表化学专业博文424篇,点击率6万多次,微博阅读量70多万次,同时上传优秀学生作品,分为课堂在线、学习交流、工作日志、课题研究、实验探究、探究活动、教研活动、科技前沿八个栏目。
凡属过往,即为序章。
感谢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对工作室发展的大力支持,在对忙碌的第二任期进行总结的同时,我们也对工作室的未来充满憧憬。
2020.3.23于高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