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化学性质实验设计创新
将金属镁条、锌片、铁丝、铜片用砂纸打磨,去除表面氧化层,然后分别将镁条、铁丝扭成各自元素符号的形状,将锌片、铜片剪成各自元素符号的形状,便于用投影展示,分别平放入烧杯中,放在展台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形象地记忆元素符号并有兴趣记住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http://s2/mw690/001g6nrYgy6FkndB8u5b1&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7/mw690/001g6nrYgy6FknhqpGC96&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然后将稀盐酸依次倒入盛有铜片、铁丝、锌片、镁条的烧杯中,通过投影让学生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下图:
http://s4/mw690/001g6nrYgy6FknlV3A7f3&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16/mw690/001g6nrYgy6Fknpj1Jt9f&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是镁条、锌片、铁丝,铜片不反应,从而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镁》锌》铁》铜
二、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技巧
1.铝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刚开始做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实验时,铝丝用砂纸打磨,发现反应现象不明显,放置一节课时间,铝丝表面有少许红色附着,如下图
http://s4/mw690/001g6nrYgy6FkmiWcBJ63&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上网查资料找原因,原来铝丝表面氧化铝薄膜非常致密紧固,须用力打磨,于是再用砂纸使劲打磨,上面一根未打磨的铝丝表面锃亮,下面一根使劲打磨后表面光泽失去,对比如下图,http://s13/mw690/001g6nrYgy6Fkm5StJicc&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发现打磨后反应稍快,但是还是不理想,再查资料,加入几滴稀盐酸,发现反应神速,看来氯离子对金属反应有奇效啊。对比如下图,左边加入几滴稀盐酸,右边原汁原味。
http://s1/mw690/001g6nrYgy6FkmvSWwEd0&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11/mw690/001g6nrYgy6Fkme7swiaa&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4/mw690/001g6nrYgy6Fkm6NjITc3&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15/mw690/001g6nrYgy6FkmldAom1e&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2.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发现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时,生成的银色泽发黑,很难向学生解释生成的是银白色的银。同时发现硝酸银溶液本身不是无色,溶液中悬浮黑色细小颗粒,怀疑硝酸银溶液已经分解。
http://s12/mw690/001g6nrYgy6Fkmn5rFF8b&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6/mw690/001g6nrYgy6FkmuiVRre5&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于是找实验室苏老师新配硝酸银溶液,查资料考虑到银离子弱氧化性,可能得到副产物氧化亚铜(红色),于是加少量硫酸酸化,增强银离子的氧化性,结果发现得到银白色物质,反应速率也加快了,对比如下,左边未滴加稀硫酸,右边滴加几滴稀硫酸酸化,对比如下:
http://s12/mw690/001g6nrYgy6FkmLChTB3b&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2/mw690/001g6nrYgy6FkmSjFQte1&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下图左边未滴加稀硫酸,右边滴加稀硫酸酸化
http://s16/mw690/001g6nrYgy6Fkn4Ku635f&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http://s8/mw690/001g6nrYgy6Fkn9hmD577&690 金属的化学性质" TITLE="实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 />
以往向学生解释得到的是银的细小颗粒呈黑色,看来有失偏颇,更有理由怀疑以往未加硫酸酸化时得到的黑色物质很可能是银和氧化亚铜等物质的混合物。
子在川上曰:“学无止境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