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立项申请书
(2013-11-15 16:11:24)
标签:
教育 |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立项申请书
学科分类 |
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 |
|||
课题名称 |
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模型建构方法利用的研究 |
|||
申请人(课题负责人) |
||||
(签 名) |
|
|||
申请日期 |
2013 |
年 |
5 |
月 |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10)
填 报 须 知
1、按照《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的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采取“双负责人制”,每个课题可以第一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的顺序填报两名课题负责人。
4、课题论证应尽量充分。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尽量明确。
5、课题所需经费原则上由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如确有困难可酌情给予适当资助。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请书按一式三份报送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题名称 |
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模型建构利用的研究 |
||||||||||
课题负责人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
|||||
高 |
男 |
38 |
|
中学一级 |
0564-5022752 |
||||||
陈兆先 |
男 |
36 |
县教研室副主任 |
中学高级 |
0564-5022921 |
||||||
课题负责人学术经历 |
高俊,1975年生,199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教育本科班。2002年、2010年两次获得六安市理科实验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2008年获得“第三届安徽省教坛新星”荣誉称号,2007年、2008年连续获得“迎驾教育基石工程奖”一等奖,2009年、2010年经省教育厅推荐连续两次参加中西部地区骨干教师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在《化学教育》(2007.8)、《化学教学》(2011.8)、《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2012.9)、《中学化学》、《中学化学教与学》、《化学天地》等国家级和省级CN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陈兆先,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六安市化学学科带头人 .2007年2月在CN刊物四川教育学报发表论文《试论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2008年8月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并于 2011年11月1日顺利结题. 2010年参加由安徽省教科院组织的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编写工作.2011年撰写的论文《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安徽省中学化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年在CN刊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发表《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一点感悟》.2012年8月参加省级项目实验课题《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并为课题组主要成员.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
华直权 |
男 |
|
霍山二中校长 |
中学高级 |
安徽省霍山二中 |
||||||
陈兆先 |
男 |
36 |
县教研室副主任 |
中学高级 |
安徽省霍山县教育局 |
||||||
苏昌霞 |
女 |
50 |
|
中学高级 |
安徽省霍山二中 |
||||||
李 |
男 |
42 |
霍山二中政教处副主任 |
中学一级 |
安徽省霍山二中 |
||||||
杜习水 |
男 |
38 |
|
中学一级 |
安徽省霍山二中 |
||||||
高 |
男 |
38 |
|
中学一级 |
安徽省霍山二中 |
||||||
课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九年级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心智渐趋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正逐步提高,对于概念的学习不同于早期的机械记忆。但2011年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制新教材《化学》全书上下两册出现概念多达92处,以粗体字形式出现19个概念和定义,以普通形式出现的概念和化学术语73处,尽管新课标对概念不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原理性,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接触到数量如此惊人的概念也会手足无措感到茫然,再如教材中出现常见的物质19种,其性质多达三十多条,如果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光是概念和性质的陈述性知识就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化学“繁”和“散”,不利于化学学习;反映在后续的高中阶段,调查我校往届学生,较多人反映高一化学学习困难,成为选择文科班的重要原因。 针对当前和高中学生学习现状,我们对模型建构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模型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将化学学习中概念和物质性质等陈述性知识变抽象为形象,整合繁琐和零散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水平,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
|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
本课题研究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模型建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相互转化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模型建构,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及如何相互转化,能够做到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利用学生对太极图中对立统一关系的兴趣和了解,将新教材中众多的概念分成宏观和微观、相对和绝对、结构和性质等几组对立统一的概念组并建构为太极图模型,寓教于乐,轻松掌握概念的学习方法。 第三部分:酸碱性质条目众多,利用酸碱性质与左右手生理结构暗合,将酸碱性质模型建构为“酸碱手模”,让学生在手掌上“玩转”酸碱性质,让酸碱性质的记忆和应用不再让学生觉得“繁”和“散”,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第四部分:通过在教学和教研中对上述三种具体模型建构的具体研究结果,结合当前模型建构教学方法的前沿理论,归纳总结适合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模型建构的特点和方法。 |
课 |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
|||||||||||||||||||||||||||||||||||||||||||||||||||||||||||||||||||||
关于模型建构方法在教学应用方面的有关研究,国内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王彤、王秋在《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论述了化学模型方法的含义、特征、条件及分类,并提出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雷范军在《新课程教学中强化模型方法初探》一文中对化学模型方法的含义、教科书中的存在、教学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归纳;陈文婷在《化学教师对模型的认识和应用研究》的学位论文中探析了发展教师运用模型方法进行教学的能力对学生知识的习得以及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刘莹阐释了不同版本义务教育课标化学实验教科书中模型的比较研究。另外,还有很多一线教师普遍关注如何创作和使用模型实物、教具的研究。例如,谭晓清论述了自制化学模型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刘振琼介绍了一种非常简单的C60分子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化学教学提供一个非常有用的教学用具,等等。 不同版本义务教育课标化学实验教科书中各类模型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建构的方法在教材中运用的非常之多,但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并未能引起多数教师的重视并对其进行研究,学生也并没有形成意识去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进行化学学习,而且这些模型中也没有出现有关酸碱性质的简易实用模型,也缺乏对繁、散概念进行整合的模型。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对于化学模型的研究主要是从学生如何运用模型进行学习以及教师对模型的理解等问题的视角审视关于模型方法的教学,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鲜有人从启蒙化学中概念记忆和理解的角度探讨模型的方法教学,虽然偶见一些文章中提及一些零星的与科学哲学相关的思想,但并未从传统古代哲学中耳熟能详的“太极图”模型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为指导进行系统研究。 期望我们的简易实用的概念太极图模型、酸碱手模模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模型形成成果之后,能填补安徽中学化学模型建构学习的一条空隙,期待经推广和验证之后能进入下一版的新教材插图。 |
||||||||||||||||||||||||||||||||||||||||||||||||||||||||||||||||||||||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
||||||||||||||||||||||||||||||||||||||||||||||||||||||||||||||||||||||
人员结构:本课题组中学高级教师三人,中学一级教师三人,华直权校长多次考察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又是化学教育科班出身,对教研前沿动态熟谙于心,视野开阔;教研室副主任陈兆先潜心教研,四次被遴选进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命题组,对考试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了然于胸,又有在全县和全市内搜集考试和教学反馈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高俊是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级和省级CN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有很强的论文撰写能力,苏昌霞、李明、杜习水等老师均从事九年级化学教学多年,年富力强,多次获得县市教学比赛大奖。 资料准备:近三年化学中考数据准备;教研论文准备;模型实物,学生作品。 科研手段:查阅资料文献、中考数据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统计、 经费保障:学校补助和申请科研经费 |
研 |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
|
课题统筹协调 负责人:华直权 课题研究中全县考试成绩数据统计分析 负责人:陈兆先 课题教研论文准备、结题报告的执笔撰写 负责人:高俊 查阅资料文献、资料准备 负责人:李明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负责人:杜习水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负责人:苏昌霞
|
||
主 要 研 究 阶 段 |
阶 段 成 果 形 式 |
|
2013年6月-2013年9月 |
论文准备: 1.《寓教于乐-用手模学习酸碱性质》 2.《巧妙构建化学核心观念—以太极图为工具的化学概念和理论教学》 |
|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国内外模型建构学习方法的研究 |
|
2014年元月-2014年3月 |
2013中考数据对比分析,概念得分统计 |
|
2014年3月-2014年6月 |
实施模型建构方法教学后,实验班和平行班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
|
2014年7月-2014年10月 |
汇总,撰写结题报告 |
|
最 终 完 成 时 间 |
最 终 成 果 形 式 |
|
2014年10月 |
结题报告 《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模型建构方法利用的研究》 |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意见 |
单位盖章 |
地 市 审 核 意 见 |
盖 章 |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