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论诗选辑(一)

(2016-01-06 19:59:33)

古人论诗选辑(一)

林德涛

     一、诗言志

     “诗言志,歌永言”。志:意;言志,就是表达思想感情。歌:歌曲。永:通咏。永言:谓咏唱诗的语言。《尚书·舜典》。“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礼记·乐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载孔子语

    二、诗无达诂

    “诗无达诂”。达:通达;诂gu:训诂,解释。诗,很难用通俗的语言作出透彻而完整的解释,且不同的读者对其意境的理解和体味也不尽相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三、诗与文,诗与词之不同

    “诗与文体不类:文尚典实,诗贵清空;诗主风神,文先理道”。明·胡应麟《诗薮》外篇。“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籍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清·李渔《闲情偶记·词采》

    四、诗与诗人的品德、襟怀

诗品出人品”。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颂:同诵,吟咏。其人:他的为人。其世:所处的时代。春秋·孟子《万章下》

诗之基,其人之胸襟也”;“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志:立志。洁:简洁明净。辞宏:文辞雄健。旨永:思想深邃。——清·叶燮《原诗》。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睟语》

    五、作诗的四法

“律诗要法:起、承、转、合”元·范悙《诗法》。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舂容即宏大畅达;渊永即意味深长隽永。元·杨载《诗法家数》

    六、诗不可无为而作,诗要紧扣主题

“诗不可无为而作,试看古人好诗,岂有无为而作者?无为而作者,必不是好诗”。清·薛雪《一瓢诗话》。

“诗不着题,如隔靴搔痒”。宋·阮阅《诗话总龟》。

“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意喻写景作品,不够真切。也用以比喻对事物看不清晰。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七、诗是心声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清·李渔《闲情偶寄·戒讽刺》。

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啄而为诗”。唐·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记》

    八、诗萌生于灵感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两句是对诗人李白身世的感慨。唐·杜甫《不见》。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亡逋bu:逃亡者。比喻即将失去的诗意。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惠思二僧》。

“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九、诗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即广博比喻。安诗,写诗。《礼记·学记》。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诗集传》

    十、构思与磨砺

“启行之词,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启行:文章开头。逆萌:事先考虑。绝笔:终篇,结束。追媵ying:承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精:神。鹜:驰。八极:喻极远之处。万仞:喻极高之处。意谓诗人进行艺术构思,不受时空之限制而驰骋无边。晋·陆机《文赋》

岂知儒者心偏苦,吟向秋风白发生”。唐·雍陶《少年行》。

“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引唐·李频句。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心源:构思的源泉。唐·贾岛《戏赠友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十一、改诗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章:段。造:创作。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浮:不扎实。机:心机。窒:不通畅。清·袁牧《随园诗话》

    十二、诗要继承和创新

“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清·叶燮《原诗》外篇下。

“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变:革新,通:继承。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诗要避俗,更要避熟”。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率意:随自己心意进行创作;造语:用词造句。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三》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背:违反。宋·吕本中《夏均父集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山词 之四
后一篇:格律诗的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