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古村踏古道赏今忆古在京西

(2012-04-04 17:34:27)
标签:

北京

门头沟

京西古道

古代

琉璃渠

分类: 京畿景致

     在北京西部,遍布着许多古村落。当你游走在这些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村落,看着那些残留的遗迹,那些大户人家的破败院落,旧屋断墚,砖雕木刻,还能依稀看得出昔日的繁华与气派。

1、琉璃之乡

http://s16/middle/44c79bd3hbcd5a6425c3f&690

  

2、古村落

http://s4/middle/44c79bd3hbcd5a87d34d3&690

    琉璃渠村就是这样一个古村落。该村位于门头沟区东部。东邻三家店,北靠龙泉雾。该村烧制琉璃形成于元代之前,因其出产的高品质页岩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故至清代将琉璃窑厂设于此,称琉璃局。后有水渠修至此地,解放后改称琉璃渠。琉璃渠地处九龙山北麓,永定河水从村东流过。元代始于村中设琉璃窑,明代置琉璃局。至清乾隆年间,京城城内的窑场一律停烧,全部迁至琉璃渠,并随着当时京城大规模修建园林所需而渐趋兴旺。

 

3、琉璃渠古建瓦厂

http://s10/middle/44c79bd3hbcd5d55bfdf9&690

 

 

4、九龙壁    http://s16/middle/44c79bd3hbcd5c26a195f&690

    长久以来,琉璃渠被称为是中国的琉璃之乡,该村出产的琉璃制品历来为明、清皇宫的专用制品。解放后,该村的琉璃制品还曾被用于建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西站等场所。为使其琉璃品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延续下去,琉璃渠村的部分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琉璃品制作课程,让当地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琉璃品制作的每一个过程,将这一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5、琉璃渠小学

http://s10/middle/44c79bd3hbcd5d3100be9&690
  村东口过街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1)。楼下部由砖石砌筑,宽三米,高三点五米,东额“带河”、西额“砺山”皆为琉璃烧制。券洞上有殿堂三间,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均为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旧时过街楼殿堂内供奉三官大帝。每逢元宵佳节,街楼上挂满各式彩灯,故又有灯阁、三官阁之称,是北京地区古老琉璃烧造业的实物见证。

6、三官阁----砺山

http://s13/middle/44c79bd3hbcd5dbd5abfc&690

7、三官阁----带河

http://s5/middle/44c79bd3hbcd5dd6d7ec4&690

 

8、该村西口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历代曾多次重修。

http://s15/middle/44c79bd3hbcd60bf05a2e&690

 

 

9、

http://s5/middle/44c79bd3hbcd62d96cf24&690

 

 

 

10、这是一道二门,可以看出这里以前是个大户人家。

http://s3/middle/44c79bd3hbcd611d6c292&690

 

 

11、那个年代的遗迹

http://s6/middle/44c79bd3hbcd61a228ff5&690

12、

http://s15/middle/44c79bd3hbcd61b6f433e&690

 

13、在村里的铁路旁还矗立着一块碑,以纪念修建丰沙铁路牺牲的烈士们。

http://s12/middle/44c79bd3hbcd621d98d8b&690

 

 

 

14、火车从古村、古道旁呼啸而过http://s1/middle/44c79bd3hbcd626be3290&690

    在门头沟的古村落之间,有着一条著名的古商道----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相映成辉。在京西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商旅道路。

15、从丰沙铁路的一侧,我们踏上了著名的京西古道

http://s3/middle/44c79bd3hbcd63b1fc592&690

 

16、古道依稀

http://s8/middle/44c79bd3hbcd63fda3a17&690

17、古道行旅http://s6/middle/44c79bd3hbcd643a4baa5&690

    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它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亘远的古道在门头沟区依依蜿蜒盘旋,日久年深,构成了无与伦比的与大自然相偕的人文奇观。从商旅通行到朝拜神庙,从攻防战守到贸易往来,从古都兴建到民族文化交流,这一切,如果有什么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而连接在一起的?只有这些掩映于山中的古道。作为一种文化,京西古道是京西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

18、古道崎岖

http://s10/middle/44c79bd3hbcd647c2d8e9&690

 

    漫步古道,面对荒草陌路,你会想起著名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著名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也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每日五、六千条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有时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风景。

19、古道艰险

http://s8/middle/44c79bd3hbcd64c4fb537&690

 

 

20、古道陌陌

http://s4/middle/44c79bd3hbcd6510d4a33&690

 

 

21、古道苍凉

http://s4/middle/44c79bd3hbcd6566b5753&690

 

 

22、古道漫漫http://s12/middle/44c79bd3hbcd67448b3fb&690


23、古道新居

http://s8/middle/44c79bd3hbcd677afaba7&690

 

24、古道昏鸦

http://s16/middle/44c79bd3hbcd67dc1da0f&690


25、古道观光------再来怕是要收钱了

http://s3/middle/44c79bd3hbcd6827b5b22&690

 

 

26、古道人家

http://s8/middle/44c79bd3hbcd6886c7c57&690

 

27、小桥流水?

http://s11/middle/44c79bd3hbcd699e7a9ca&690


28、古道坎坷

http://s8/middle/44c79bd3hbcd6a563c017&690

 

 

29、铁道能否在遥远的未来成为“古道”?
http://s7/middle/44c79bd3hbcd6a57b5336&690

 

 

30、斜河涧车站
http://s10/middle/44c79bd3hbcd6a582c5d9&690

 

 

31、古道汽笛
http://s15/middle/44c79bd3hbcd6a5a246be&690

 

 

32、古道村落---水嘴峪村
http://s3/middle/44c79bd3hbcd6a5bea9d2&690

 

 

33、古道雕塑
http://s12/middle/44c79bd3hbcd6a5e23e9b&690

 

 

34、古今道路交汇
http://s14/middle/44c79bd3hbcd6a5de4b3d&690

 

 

35、古道面馆
http://s11/middle/44c79bd3hbcd6a5d67c1a&690

 

 

36、老面铺
http://s15/middle/44c79bd3hbcd6a604ab5e&690
   

    而如今,踏古者的欢声笑语替代了昔日役工的吆喝声,古道旁呼啸而过的火车汽笛声替代了驼铃声和马的嘶鸣。古道上再也无驼铃马嘶,役工赶牲,古道也变得依稀莫辨......蓦然间醒来,换了人间! 

37、在丑儿岭回顾---换了人间!

http://s13/middle/44c79bd3hbcd7372ff38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