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东莞市工业主要产业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分析报告

(2010-05-16 11:30:17)
标签:

杂谈

东莞工业地产        东莞工业地产销售型团队建设

 

我市工业主要产业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分析

    东经贸〔2008〕163号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市工业共涉及31个大分类行业,除了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水的生产供应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3个行业外,其余28个均属制造业。

    一、主要产业构成及特点

    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98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22.08%,完成工业总产值5851.5亿元,占全市的87.99%。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4935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21.85%,完成工业总产值5356.7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0.55%。

表一 全市工业主要指标统计表

    

行业

企业数

工业总产值

从业人员

利税总额

绝对数(家)

占全市工业比重(%)

绝对数 (亿元)

占全市工业比重(%)

绝对数(万人)

占全市工业比重(%)

绝对

(亿元)

占全市工业比重(%)

全市工业

22587

100

6649.99

100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

4987

22.08

5851.51

87.99

210.78

369.54

规模以上制造业

4935

21.85

5356.72

80.55

209.70

282.89

    (一)支柱产业

    我市八大支柱产业共有企业2758家,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的55.89%;完成工业总产值3801.01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70.96%;从业人员134.08万人,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63.94%;实现利税202.54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71.60%。由此可以看出,我市支柱产业以六成左右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实现了超过七成的产值和利税,显示出支柱产业对制造业较大的支撑作用和贡献。

    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两大产业规模大,但发展质量仍待提升。两大产业在我市总量大,分布广,在32个镇街中均占较大份额,其中有22个镇街的电子信息产业和20个镇街的电气机械产业进入其十大产业的前三位。两大产业共有企业1402家,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28.4%;完成工业总产值2560.83亿元,占47.81%;实现利税114.11亿元,占40.34%;从业人员81.07万元,占38.66%。两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在全市具有绝对优势,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电子信息产业以电脑零部件及周边设备、电子元器件为主,配套率高达95%,并且一部分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10%-40%的份额;电气机械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电池为主。由于这两大产业大部分企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只从事加工装配环节,从高新技术产业的角度看,附加值相对较低,加上外向型企业比重大(超过90%),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较多,因而其利税贡献不大,每百元产值实现利税4.46元,比全市制造业平均水平5.28元低15.53%,而且由于加工装配环节用工较多,人均利税为1.41万元,仅比制造业的平均水平高4.44%。

    纺织服装、家具、玩具产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均十分明显,但发展能力却有较大差距。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产值、利税所占比重,劳动密集型的特征十分明显。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7.61%,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产业链较完善,在虎门、大朗形成了两大产业集群,虽然用工仍然较多,但由于近年民营企业发展较快,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品牌建设也取得良好成效,有效地消化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百元产值实现利税5.24元,基本与全市制造业平均水平持平。家具产业在我市有较高的集聚度和较大的生产规模;从全省看,我市玩具产业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生产的产品属于中高档次,但绝大部分从事贴牌加工,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营销渠道,“两自企业”极少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共有名牌名标263个,其中玩具产业只有2个名牌。从总体上看家具和玩具产业改造升级力度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滞后,由于近年原材料持续上涨以及各种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造成盈利能力减弱,税收贡献偏低,而且生产环节用工较多,这两大产业分别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4.12%和4.33%的从业人员,仅完成了3.08%和1.72%的产值,1.45%和0.53%的利税,百元产值实现利税分别为2.49元和1.63元,远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5.28元的平均水平,人均利税分别为0.47万元和0.17万元,也远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1.35万元的平均水平。

    食品饮料、造纸两大产业在我市已形成规模优势。两大产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53.59亿元和294.8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2.87%和5.5%,具有集聚度高,大型知名企业较多,盈利能力强,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大的优势,而且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运用了先进的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因而用工数量较少,两大产业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产值和利税所占比重,以食品饮料为例,该产业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0.76%的从业人员完成了2.87%和7.18%的产值和利税,百元产值实现利税13.23元,是全市制造业平均水平的2.5倍。但造纸和食品饮料中的饮料(特别是啤酒业)属于耗水、耗能型产业,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化工产业在我市分布较广,仅有两个镇没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和利税贡献较大,属于用工少,利税贡献大的产业,但有一定污染。完成工业总产值127.45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2.38%,实现利税13.94亿元,占4.93%,从业人员2.1万人,占1%。我市该产业主要以化学涂料、油墨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还不多。

    (二)其他主要产业

    金属制品业(约有70%属于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均属于装备制造业范畴,四个产业工业总产值为508.47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9.49%,利税贡献相对较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10.31%。但由于四个产业布局较为分散,又缺乏大企业带动,而且近年来市一级和各镇街的政策引导力度还远远不够,发展速度不快。特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仅布局分散,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也只有40家,工业总产值仅为45.62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0.85%,虽然我市早已提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重点方向之一就是与广州的汽车产业配套,加强引进和培育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等项目,但就目前情况看,推进效果不理想。

    塑料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制品制造业(我市该产业以皮鞋为主,占63%)产值分别占我市制造业的5.22%和3.09%,这两个产业在我市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是大部分镇街的10大产业之一,但总体上看,多数占镇街工业的份额并不大,而从业人员较多,利税贡献也偏低。特别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制品制造业是我市劳动密集型最突出的产业,该产业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9.3%的从业人员,仅完成了3.09%和1.42%的产值和利税,人均利税仅为0.2万元。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我市近年发展较快的产业,也是区域集聚度最高的产业,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28亿元,其中麻涌占83.92%,是麻涌的第一大产业,占该镇工业总产值的32.71%。全市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仅28家,从业人员仅4057人,却完成了产值115.28亿元,利税7.82亿元,即以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0.19%的从业人员,完成了2.15%和2.77%的产值和利税,百元产值实现利税6.79元,人均利税高达19.28万元,是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的3.65倍。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我市以玻璃、水泥及制品、建筑陶瓷为主)完成工业总产值86.56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1.62%;从业人员3.52万人,占1.68%;实现利税10.31亿元,占3.64%。近年来我市已逐步淘汰了该产业的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总体上看该产业利税贡献较大,但属高耗能产业,而且具有一定污染。

    

表二 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要产业有关指标统计表

    

行 业

企业数

工业总产值

从业人员

利税总额

绝对数

(家)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

绝对数

(亿元)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

绝对数(万人)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

绝对数(亿元)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

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

4935

100

5356.72

100

209.70

100

282.89

100

其中:1.八大支柱产业

2758

55.89

3801.01

70.96

134.08

63.94

202.54

71.60

①电子信息制造业

739

14.97

1608.53

30.03

47.33

22.57

70.77

25.02

②电气机械(含仪器仪表)制造业

663

13.43

952.31

17.78

33.74

16.09

43.34

15.32

③纺织服装制造业

565

11.45

407.66

7.61

25.69

12.25

21.36

7.55

④化工制品制造业

159

3.22

127.45

2.38

2.10

1.00

13.94

4.93

⑤家具制造业

176

3.57

164.75

3.08

8.65

4.12

4.09

1.45

⑥食品饮料制造业

57

1.16

153.59

2.87

1.60

0.76

20.32

7.18

⑦玩具制造业

121

2.45

91.90

1.72

9.09

4.33

1.50

0.53

⑧造纸及纸制品业

278

5.63

294.83

5.50

5.88

2.81

27.23

9.62

2.其他主要行业

1681

34.06

1155.43

21.57

58.62

27.95

61.90

21.88

①金属制品业

355

7.19

238.04

4.44

9.64

4.60

10.05

3.55

②专用设备制造业

221

4.48

130.09

2.43

6.00

2.86

9.92

3.51

③通用设备制造业

139

2.82

94.72

1.77

3.78

1.80

4.09

1.45

④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0

0.81

45.62

0.85

1.19

0.57

5.09

1.80

⑤塑料制品业

516

10.46

279.59

5.22

14.59

6.96

10.60

3.75

⑥农副食品加工业

28

0.57

115.28

2.15

0.41

0.19

7.82

2.77

⑦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皮鞋占80%)

276

5.59

165.52

3.09

19.50

9.30

4.01

1.42

⑧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6

2.15

86.56

1.62

3.52

1.68

10.31

3.64

    二、各片区产业分布及特点

    (一)总体情况

    从产业看,各片区的主要产业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均是各片区中的主要产业,但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两大产业在山区片与埔田片中基本是各镇最大的产业,但山区片5个镇两大产业产值为540.24亿元,是埔田片7个镇两大产业的1.75倍,差距较大。其他主要产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农副食品加工、家具、玩具、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和制鞋业等在各片区中各有侧重。     

    从企业数量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各片区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山区片最多,有983家;水乡片最少,有545家。其余片区基本在800-900家,相差不大。

    从产值看,埔田片、丘陵片相对较少,分别为630.75亿元和736.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0.78%和12.59%,其余片区均为900多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在16.8%-16.2%之间。

    从从业人员与利税的关系看,城区片和水乡片从业人员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低于其利税占制造业利税的比重,说明这两个片区以较少的人创造了较大的利税。而埔田、丘陵、山区、沿海四个片区则相反,产值和利税所占比重低于从业人员比重,利税所占比重低于产值所占比重,显示出用工相对较多,利税水平不高的特点。

    

表三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分片区统计表

    

片区

企业数

产值

从业人员

利税

绝对数

(家)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绝对数

(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绝对数

(万人)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绝对数

(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合计

4987

100.00

5851.51

100.00

210.78

100.00

369.54

100.00

城区片

898

18.01

976.79

16.69

35.77

16.97

73.87

19.99

埔田片

831

16.66

630.75

10.78

32.26

15.31

21.30

5.77

丘陵片

780

15.64

736.51

12.59

31.12

14.76

37.53

10.16

山区片

983

19.71

982.20

16.79

42.76

20.28

32.86

8.89

水乡片

545

10.93

945.09

16.15

22.94

10.88

66.00

17.86

沿海片

904

18.13

976.45

16.69

43.37

20.58

49.08

13.28

其他

46

0.92

603.73

10.32

2.57

1.22

88.90

24.06

    (二)各片区产业情况

    1.城区片。主要产业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制造业,四个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0.98亿元,占城区片规模以上工业的58.46%。除万江外,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在各镇街10大产业中基本排在前3位,为各镇街份额最大的产业,其中以石龙最突出,两个产业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纺织服装主要集中在虎门,是虎门的第三大产业,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38%;食品饮料虽然企业少,但规模大,以南城、东城最具代表,分别是这两个街道的第一和第二大产业,南城的4家和东城的5家企业完成产值分别占其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81%和14.45%。由于城区片的镇街均属于我市规划的商业主、副中心,较早实施“退二进三”或“调二进三”战略,特别是大城区的四个街道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四个街道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55%,莞城已超过70%),一些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已逐步淘汰,保留了较优质的企业,四个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8家,比2006年减少了11家,下降2.35%;从业人员16.17万人,减少了3.67万人,下降18.48%。

    2.水乡片。主要产业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造纸和纸制品、农副食品加工业,四个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0.88亿元,占水乡片规模以上工业的72.04%。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石碣和高埗,是两镇的第一大产业,分别占两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34%和43.57%;电气机械主要在石碣,该产业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51%,是该镇的第二大产业;造纸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堂、麻涌、望牛墩和高埗,是中堂、望牛墩的第一大产业,分别占其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03%和34.56%,是麻涌的第二大产业,高埗的第四大产业,各镇均以生产包装用纸为主,是我市大型造纸企业最集中的片区,水乡片造纸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造纸的61.20%;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集中在麻涌,由于麻涌近年引进了一批大规模的粮油企业,使该产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麻涌的第一大产业,占该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71%,占全市该产业的83.91%,是我市重要的粮油加工基地。水乡片的产业集中度很高,石碣的电子信息产业、麻涌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造纸业规模均在全市镇街中名列第一,中堂的造纸业规模在全市镇街中名列第二。该片区主要产业均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较少,从业人员为22.94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0.88%,在各片区中人数最少,而产业的规模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利税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7.86%,在各片中仅次于城区片,位居第二。

    3.沿海片。主要产业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皮鞋占80%),五个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5.62亿元,占沿海片规模以上工业的64%。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均主要集中在长安和厚街,电子信息是两镇的第一大产业,分别占两镇产值的32.5%和33.5%;电气机械是长安的第二大产业,是厚街的第四大产业;纺织服装相对集中在长安、沙田,其中长安在全市该行业中规模位居第三,道滘、洪梅、厚街也有一定份额;塑料制品集中在沙田和长安,分别完成产值27.68亿元和27.59亿元,在全市各镇街中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主要集中在厚街,完成产值34.26亿元,位居全市各镇街第一,该产业也是该片区其余5个镇的十大产业之一。沿海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多,位居各片区第二,工业总产值位居各片区第三,但由于主导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因而从业人员较多,位居各片区第一,人均产值和人均利税偏低,分别居各片区第五和第四位。

    4.丘陵片。主要产业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家具和纺织服装制造业,四个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24亿元,占丘陵片规模以上工业的66.43%。电子信息主要集中在寮步、黄江、大岭山,分别占各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95%、45.11%和28.46%,均为三个镇的第一大产业;电气机械主要在大朗和寮步,是大朗的第一大产业,占大朗的33.99%,是寮步的第二大产业;家具主要集中在大岭山,该镇的家具产业规模位居各镇街第一位,但由于该镇家具绝大部分以贴牌加工的形式出口,利税贡献相对较低,每百元产值实现利税2.38元,比全市家具行业的平均水平低4.42%。纺织服装主要集中在大朗,是大朗的第二大产业,生产规模位居全市各镇街第二。由于近年大朗持续加大了对该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更新了一大批先进设备,既减少了人力,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百元产值实现利税7.6元,比全市该产业平均水平(5.24元)高45.04%,大朗以占全市该产业10.93%的从业人员实现了14.39%的利税。

    5.山区片。主要产业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金属制品业,三个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8.51亿元,占山区片规模以上工业的62.97%。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两大产业均为各镇支柱产业,基本位居各镇主要产业的前三位,其中以塘厦和清溪最为突出,两大产业分别占两镇工业总产值的65.89%和58.24%,其中塘厦的电源业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电源生产基地之一;金属制品业也主要集中在塘厦和清溪。此外,专用和通用设备也在各镇有一定份额,因此,山区片产业最集中的、规模最大的就是装备制造业,主要以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为主,金属制品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也是各镇10大产业之一,该片区装备制造业企业375家,在全市各片区中最多,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各片区中最大,达524.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21.22%。

    6.埔田片。主要产业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文教体育用品(以玩具为主,占61%)制造业,四个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5.05亿元,占埔田片工业总产值的61.05%。除茶山外,电子信息均为各镇的第一或第二大产业,占各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超过四成,主要集中在常平、东坑和横沥;电气机械相对集中在常平和桥头,是常平第三、桥头第一大产业;玩具相对集中在横沥和石排;纺织服装主要在常平。总体上看,埔田片除常平外,其余各镇虽然形成了一些本镇的支柱产业,在本镇占有较大比重,但占全市比重小,企业平均规模小、效益不高,埔田片企业户均产值7590万元,仅为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的69.93%,人均利税0.66万元,为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的48.93%,在全市各片区中企业平均规模最小,人均利税也是最低的。

    三、欠发达镇产业情况

    欠发达镇是指根据市政府2007年《核定镇(街)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及分档方案》中排第四档的10个镇,包括沿海片的道滘、洪梅和沙田;水乡片的中堂、麻涌和望牛墩;埔田片的东坑、企石和石排;山区片的谢岗。

    10个欠发达镇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8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7.12亿元,从业人员27.21万人,实现利税61.05亿元。主要产业有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农副食品加工、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和建材,这八个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10个镇的80.34%,其中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农副食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均超过100亿元。

表四 欠发达镇主要指标统计表

    

指标

企业数

工业总产值

从业人员

利税总额

绝对数(家)

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

绝对数(亿元)

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

绝对数(万人)

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

绝对数(亿元)

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4987

100

5851.51

100

210.78

100

369.54

100

其中

欠发达镇规模以上工业

838

16.80

887.12

15.16

27.21

12.91

61.05

16.51

欠发达镇规模以上制造业

826

16.74

872.01

16.28

27.04

12.89

57.87

20.46

    分片区看,沿海、水乡片六个镇均以造纸、纺织服装(以纺织业为主)、建材(以玻璃、水泥及制品为主)作为支柱产业,麻涌除以上三个主要产业外,最大的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些产业基本上属于大规模生产的产业,由于生产设备均属大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用工相对较少,户均产值和人均利税在全市均处于较高水平。如中堂的造纸业户均产值2.14亿,人均利税10.4万元;麻涌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户均产值12.09亿,人均利税52.06万元,远远高于全市制造业户均产值1.09亿元,人均利税1.35万元的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业虽然有规模大、集中度高,用工少,效益好的优势,但用电、用水、用地较多,属于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

    埔田、山区片的四个镇均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金属制品业为主,在本镇占有一定规模,但由于企业数量不多,又缺乏大企业支撑,在全市同行业中所占比重较低,而且效益不理想。如四个镇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占全市该产业的7%,从业人员占6%,但产值仅占4.76%,利税仅占2%。

    四、有关产业调整升级的建议

    (一)对现有存量进行科学分类,差异化推动调整升级

    产业方面。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两大产业生产规模大,产业配套较齐全,但由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外源型经济比重较大(占90%),缺乏核心技术,总体上还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较低端,使得产业的发展优势还不突出。由于这两大产业中主要以港台企业为主,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港台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争取他们将企业的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市,同时主动提升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市两大产业规模大,配套齐,制造能力强的优势,以优化提升为重点做强做优两大产业,同时开拓新平板显示产业等发展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纺织服装、家具、玩具、制鞋业要注重加快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化工、建材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又要在节能降耗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中水回用率,同时要在环保方面加强监管,特别是对化工、造纸、建材产业中污染较严重的、产能较小的中小型企业要逐步有序淘汰。对装备制造业应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快做大做强专用、通用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使其在推动适度重型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方面。一方面要强化大企业扶持力度。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983家,其中制造业968家,这批企业以占全市工业企业4%的数量和100万的从业人员完成了全市工业6成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充分显示了大企业在我市工业中的显著地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重点稳定这批大企业,特别是这批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在资源、能源方面优先供给,在鼓励政策方面重点倾斜,引导和培育这批大企业做强做优,使他们在产业调整升级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摸清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由于根据统计制度,各年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情况仅靠推算,经济指标无法细化,造成17600多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真实情况不清晰,而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多,用工总量大,创造的产值却只有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左右,因而这部分企业,特别是与大企业配套关系不密切的企业应考虑作为调整的重点。要充分利用今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有利时机,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库,力争较全面地掌握规模以下企业的真实情况,包括生产规模和产业分布、吸纳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结构、对地方的贡献等指标,同时还要力争摸清与我市大中型企业配套合作不密切的企业数量和产业分布,以便于对整合、淘汰这些企业是否对产业配套造成影响作出科学的评估。由于企业数量多,涉及工作量大,可先选取2-3个产业作为试点,如玩具、制鞋、服装等。

    (二)对增量进行科学规划,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

    科学规划区域。从园区看,我市的松山湖、虎门港、东部工业园、东莞生态园已有规划,但定位应进一步明确,松山湖重点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研究机构,虎门港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和临港重化工业,同时两大园区还要重点引进适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总部企业,打造我市的总部经济基地。东莞生态园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东部工业园主要整合一般制造业。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要加大市政府对园区产业布局的统筹力度,严格按照各园区的定位布局产业,特别是一些重点项目、龙头项目要优先布局在市一级园区。从镇街看,要根据各片区和各镇街产业结构特点,选取试点,培育打造中心镇、重点产业,可考虑在城区片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集中打造大型商圈;山区片以塘厦和清溪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水乡片分别以中堂和麻涌为重点打造造纸和粮油加工基地;沿海片和埔田片重点转移部分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玩具、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减少人口数量。同时要作好相关研究和论证,适时、有序地推动区域调整,更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

    科学规划产业。要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选择近年有必要,也有条件加快培育和引进的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以优汰劣”和“以大替小”的原则,解决“腾笼”后的“换鸟”问题。近两年可考虑以下方向为重点:电子信息产业要抢抓机遇,培育发展平板显示产业,加快推进广东有机发光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及有机发光显示器示范生产线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要抓住汽车配套产业这个重点,有效推进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同时要选择与我市产业结合密切的专用设备为重点,包括各类模具、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环保专用设备等。化工产业要充分利用周边城市大规模的化工原料生产能力,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如电子化学品、汽车用化学品、各种助剂和食品添加剂,对我市电子信息、造纸、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强化重点,寻求突破。在全面宣传推介东莞投资环境、产业政策和城市形象,进行全方位招商的同时,要在每年或每一段时期,重点选择一两个招商方向和项目,寻求突破。在市政府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既要明确牵头部门,又要明确配合部门的责任,必要时更可发挥国内外中介机构的作用,集各方之力有针对性地集中突破一些位于产业链高端的龙头项目,同时开展对其配套项目的招商工作,实施产业链招商。在引进外资项目的同时,更加要注重与国内150家中央大企业的合作,目前我市与大唐集团、神华集团、中粮集团的合作已是一个良好开端。另外还可考虑与主营船舶、浮动装置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光电仪器、化工产品、汽车及零部件、通信及电子设备、软件开发及应用等产业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等中央大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发展一批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稳定性好的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

    说明:根据统计制度,各产业的指标仅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因此本文涉及各产业和各镇街的情况均为规模以上工业的情况,有关指标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全市规模以上4987家工业企业的指标进行分类汇总所得。

 

 

东莞工业地产    东莞工业地产    东莞工业地产     东莞工业地产     东莞工业地产     东莞工业地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