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2017-01-01 22:52:36)
分类: 赵贵辰散文
    一群朋友游览了我老家的故居,看到他们传给我的照片,欣然命笔——
  ▁▁▁▁▁▁▁▁▁▁▁▁▁▁▁▁▁▁▁▁▁▁▁▁▁▁▁▁▁▁▁▁▁▁▁▁▁▁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
                                        □赵贵辰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照片为晋州市马于镇前彭头村赵贵辰老宅全景。(贾顺成、冯玉增、梁晓前、宋平运  摄)
 
“故居”这个词很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云:“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并没有说名人不名人。但好似只有名人才配资格享受这样的词汇,我偏采取了朋友们的说法,他们通过QQ告诉我:“我们游览了你的故居”。这句话前头,还有两个字,完整的话是:“作家,我们游览了你的故居。”可见他们是把我当做“作家”的。这样一来,说“游览赵贵辰故居”似乎就有点成立。但我说过了,那是他们的话。我只是有点受宠若惊罢了。
是在昨天晚上,23点17分,我的好朋友老宋说老赵传给你几张照片看看。一看不要紧,唰的我就流出了泪水。今天上午,梁教授又告诉我:你去我QQ空间看看。我就去看了,一看不要紧,唰的我又流出了泪水。有的人说了,你就这么好流出泪水吗?不是的,我不是一个好流眼泪的人,之所以我唰的又唰的流出了泪水,一是他们传来的照片,就是我的老家,——那里的一砖一瓦都有我抚摸过的印迹。二是他们竟然从城里徒步而来,经过40多里路程,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进我的心灵。他们站在我家的大门前照相了,他们跳进我家满是杂草的院落,与我结婚时的洞房合影了。当然也与我二哥结婚时的洞房合影了。他们站在一人高的枯草丛中,站在满地砖头瓦块的凹凹凸凸间,身后就是我那多半辈子尘封了的生活,我那父母的炊烟,我那兄弟姊妹们的嬉笑打闹之声,我那祖祖辈辈装订在门框里的故事。
是的,这是我的老家;这是我的老宅。你说呀同志,面对这样的一张张照片,我能不流下激动的眼泪吗?这些照片是我老家的面孔,更是我的朋友们的深厚友情见证。如果说我还够得上是一个作家,那么,不怕旅途劳累步行赴我的家乡游览我的故居的,他们是第一批人。我不敢说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人,正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才用一种价超万金的情采创下这份让任何人难以企及的纪录。
谢谢你们啦,我的朋友!
谢谢梁教授,谢谢老宋,谢谢“徒步天涯”群主老冯!谢谢那些我还叫不上他们名字的来到我家的新朋友们!
可惜我的老家,只是一个空空的老宅,没有人在家里好好招待你们。父母去世,我与妻子十多年前就已搬到城里工作居住。如果家里有人,一定会请你们吃饭喝酒,一定会买来三四只我们村有名的“前彭头烧鸡”,叫你们猜拳喝令,热热闹闹享受欢快的一天。好在院里有大槐树,有枣树石榴树,它们的每一个枝条都在代表我向你们招手致意。屋里有居住的布谷鸟,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学着我的样子给梁教授、老宋、老冯打招呼:“梁教授,我爱你!”“老宋,我想你!”“老冯,来抱一抱!”
这个说“抱一抱”的布谷鸟,一定是一个女性的布谷鸟。——很漂亮的类似那些电影明星们的一笑一个酒窝的布谷鸟,她一边说着“抱一抱”,就一边径直向老冯飞去了……
树上的麻雀们,也会列队拍着翅膀向你们欢呼。有一只麻雀,是我儿时喂养大的麻雀。它懂得我的性情,知道我的最好的朋友们的名字,所以它就唧唧喳喳冲着老宋唱起歌来。一边唱歌,一边高呼老宋叔叔,说:“宋叔叔你也唱一个,你也唱一个……”这时候的老宋叔叔,就真的伸出一只胳膊,胳膊上的大手飞翔一般摆动,唱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只是留下赵贵辰——留下赵贵辰——
也会有一只麻雀询问你们:“怎么?莫非我家赵贵辰去世了?没有去世为什么你们就来参观他的故居了?”
另一只麻雀说:“别瞎说,不去世也能参观故居呀,这叫来串亲戚。”
是的,这叫来串亲戚。朋友们的脚印,与赵贵辰的脚印在这里热烈拥抱。每一个朋友的脚印不都是赵贵辰脚印的一个亲戚?脚印与脚印在农家小院盘腿攀谈,亦如多年前,赵贵辰与他的来访的朋友们坐在一条土炕上。
我相信,还会有一缕清风当了赵贵辰故居的解说员。这是一缕蔑视雾霾,拨开乌云而来的清风,迈着她的轻盈小步,一会走到老宋跟前,一会走到梁教授跟前,一会在老冯的耳畔窃窃私语:“呶,那就是赵贵辰的洞房,两间小东屋的连间屋。多年前,赵贵辰就把一位当教师的新媳妇领进这里……”
是的,这一缕清风说得对。我的洞房就是两间小东屋,那个时候,赵贵辰家还不算富裕。但这两间小东屋通过我三姐夫的装裱,变成全村最有特色的一个结婚洞房,四壁裱糊花纸,屋梁上胶丝吊顶,彩灯闪烁……冬天,一个红泥小火炉;夏天,遮阳一个大雨搭。在这间小东屋里,赵贵辰与妻子度过了十几年日日夜夜。我们的儿子赵闪,就出生在这两间小东屋里。现在赵闪已经长大成人,当了某单位的一个正职领导。
也有不好的地方,赵贵辰的洞房夏天太热,尽管西窗安装有雨搭,炽热的阳光还是晒透雨搭、墙壁,直达赵贵辰躺在铁床上的歇晌……不一会儿,搭在赵贵辰身上的湿毛巾就被热气烘干了。但是,值得纪念的是,《石家庄日报》原副总编、散文家曹纪铎老师,就住过这里,被赵贵辰作为接待贵宾的客房安排在这里度过一夜。北辛庄的小说作家范青茂,也与赵贵辰一起睡过这里一夜。想当年曹纪铎来到我家,晚饭我招待他一只前彭头烧鸡。
北屋五间,东边三间由父母、姐姐妹妹居住。西边两间,是当年赵贵辰二哥的洞房。
东边三间,父母住东头屋,姐姐赵秀环、妹妹赵秀卿住西边屋。两屋中间是堂屋,做饭吃饭,接待客人。三十多年前,赵贵辰的姐姐妹妹就是从这里走出农家大门,走进大城市的高等学府。姐姐妹妹的欢声笑语,依然在这里飘荡。
父母的房间,南北横盘一条大土炕。这条土炕很宽,横躺可以睡下五六个人。我们家亲戚多,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她们回娘家来了就睡这里,带来孩子一大群。后来,我与妻子去城里居住,父母也到城里给妹妹看孩子,整个家院就闲置起来。我怀念村里的老宅,时不时赶回村住一夜,就睡在父母睡过的这条土炕上。深更半夜,是我与满屋子老鼠做游戏的时候。我睡着了,它们就跑出墙基的砖洞,吱吱乱叫,你追我赶寻找一点我吃饭时遗漏的饼子渣。我一咳嗽,它们就轰一声四散而去。有时我装作睡着,躺在炕上不关灯,掀开一道被子缝儿观察它们。它们又跳又唱,集合起来竟有二三十只。一次我带回几包老鼠药,撒在屋里院里,好家伙,早晨起来捡拾了一粪筐。
不住人了老鼠就多,四邻八家的老鼠都跑到这里聚会了。
不知道梁教授看到没看到东屋也即我的洞房西墙上有一根半尺长的铁柱。铁柱上挂着一个没有电线、没有灯泡的灯口。快过年了,这个灯口就是当年过春节时我从屋里拉出来照明的电灯。晚上一拉电灯开关,满院子明亮。电灯下我带着儿子燃放鞭炮。如果是燃放筒花,我会叫出全家人观看,父母总是站在北屋门口前笑容满面,说:“还是过年好,还是过年好!”腊月二十八二哥带着二嫂也回来了,二哥是北京前门派出所警察,二嫂是县京剧团演员。二嫂来了,到我家看二嫂唱戏的人也多了。二嫂就唱呀唱呀一直唱上十多个现代京剧选段,《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都有。二嫂在剧团扮演小常宝,村里人喜欢听她唱,白天唱了,晚上站在电灯下还唱。有时,怕累着二嫂,我就把这个电灯泡拉灭,再拉着,——是一种提醒。院子里的人们便感到天不早了,就都回家睡觉了。
哎呀,说不完的小院故事,讲不完的老家风情。这一切都因你们的到来,打开我记忆的屏幕。我爱你们,我真正的朋友!
请让我记住这一天吧,2016年12月31日,你们作为“徒步天涯”群人员,城里坐公交至北彭家庄站下车,然后一路从北彭家庄、南白滩、后彭头村走来,专程赶到我们这个小村“前彭头”,经过一次次打听行走路线,终于来到我家这处小院。又是参观又是拍照,好叫我感动不已呀!这天晚上,看到这些照片,我几乎没有睡着。想起我的老家,想起你们的友情……哎呀,不是嘛,我赵贵辰的一生也算值了,哪怕即刻死去也了无遗憾了。真幸福一个被爱包围的世界!真快乐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间。浑身舒泰,不觉坐于电脑前拍击键盘,乃做《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抒怀于心海波涛,幸福的风景一浪更比一浪高呢……
                                                      2017年1月1日22点14分 野风斋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宋平运(红袄)与梁晓前教授,在好友赵贵辰老家门前(贾顺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宋平运(红袄)与梁晓前教授,在好友赵贵辰老家门前(贾顺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宋平运(红袄)与梁晓前教授,在好友赵贵辰老家门前(贾顺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梁晓前教授,在赵贵辰老家院落留影。他的身后(右手侧)就是赵贵辰当年结婚的洞房(贾顺成冯玉增、宋平运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梁晓前先生在赵贵辰老宅门前(贾顺成宋平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冯玉增先生在赵贵辰老宅门前(贾顺成宋平运、梁晓前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在赵贵辰老宅门前,冯玉增先生忙给宋平运、梁晓前拍照( 贾顺成 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在赵贵辰老宅门院内,冯玉增先生忙给梁晓前拍照( 贾顺成 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宋平运、梁晓前拍站在赵贵辰老宅门(贾顺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宅门大门外景(贾顺成宋平运、冯玉增  梁晓前 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宅门外景(贾顺成梁晓前  宋平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宅门院墙(贾顺成梁晓前  宋平运、冯玉增 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宅窗口和大门洞(贾顺成宋平运、冯玉增  梁晓前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梁晓前教授,在赵贵辰老家院落留影。(贾顺成冯玉增、宋平运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梁晓前先生在赵贵辰老宅大门前(贾顺成宋平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梁晓前打听老乡赵贵辰家在哪里?这个老乡名字叫“焦振国”,
过去在村里劁猪,是牲畜医生。很可能他告诉梁教授:“赵贵辰呀,俺们村都叫
他的小名辰辰。贾顺成宋平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宅门院落(贾顺成宋平运、冯玉增  梁晓前 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宅。面前这两间房屋,就是当年赵贵辰二哥结婚的洞房(贾顺成宋平运  冯玉增 梁晓前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家“前彭头村”村民。“老乡,赵贵辰家在哪儿呀?”“上西,上南,再上西,再上南。”这些老乡,我看得出他们有“魏振多”“赵敬忠”(戴眼镜)“王进元”“赵仓喳”(二队的小名渣子)。(宋平运  冯玉增 梁晓前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赵贵辰老家“前彭头村”村民。前面是魏振多、王进元、赵敬忠。(贾顺成宋平运  冯玉增 梁晓前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这几棵树边就是赵贵辰的庄稼地(俗称“养鱼池棉花地”),这几棵大树就是标志。忆念起当年每每劳动歇畔时,赵贵辰就坐在这棵大树下乘凉。照片为“徒步天涯群”人员走进前彭头村前留影。(贾顺成冯玉增摄)
 
《游览赵贵辰故居小记》

——上图,这几棵树边就是赵贵辰的庄稼地(俗称“养鱼池棉花地”),这几棵大树就是标志。忆念起当年每每劳动歇畔时,赵贵辰就坐在这棵大树下乘凉。照片为“徒步天涯群”人员走进前彭头村前留影。(贾顺成冯玉增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