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鱼苗气泡病的防治新方法

(2013-04-13 22:29:20)
标签:

三十日

池大量

草绳

地下水

微生物

分类: 实用养鱼
   气泡病是目前放养鱼苗大批死亡的元凶之一,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均己广泛发生,经过数十年几辈人的努力,均己效果不佳而终,似乎是“鱼癌”不治之症,一些养殖户已身受其害,估略全国水产业就此损失巨大。我从业(1986年始业)二十余年,也拿“气泡”无奈,照说气泡病应该不是病,因此我将它排斥在“病”之外,行逆思维寻异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在“泡”上寻求突破,但总的说来,效果都不尽人意,也有一些新的突破,供大家探讨和共研指正!
   气泡病用肉眼就能诊断:
      鱼的体表(包括鳍条)或肠道内聚集了许多小气泡,从而使鱼体失去平衡,也就是说,只要看见鱼苗乱蹿浮游,成圈状“仰泳”下沉不了,且鱼体上可见有白色小点状,即可确诊为“气泡”病无疑。该病对鱼苗的危害最大,也有寸片规格(成鱼据传也有发生)的鱼种发生,常可导致鱼苗的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光,对鱼种和成鱼的威胁则较小一些。
      发生气泡病的原因:
      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造成血栓, 
使鱼苗大量死亡。
      或者因鱼苗缺乏经验误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下,结果在肠内聚集成一个个明亮的大气泡,导致肠阻而死亡。
      或者在鱼苗的鳍条、鳃和皮肤上附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气泡,使鱼体失去正常游动和摄食能力“精疲力尽”而衰竭死亡。  
      如果鱼苗培育池的水体太浅、阳光照射强烈,易使溶解氧和底泥分解的气体过饱和。
      水体太肥、藻类光合作用很强也会使溶解氧过饱和。
      池底腐殖质太多、水温过高时,易产生很多的氨、硫化氢等气体,这些都会使鱼苗患气泡病。
      水泥池的池壁上极易附着小气泡,因此在水泥池放养水花鱼苗时只要遇到日光照射,多会得气泡病。
      在运鱼途中,人工送气太多,也会引发气泡病。某些地下水含氮气达到过饱和,如不经曝气直接进入鱼苗池,往往会发生气泡病。
      北方的越冬鱼池,若水浅、水肥或水草较多,冰封前期也会因氧气过饱和而患气泡病,后期则因溶解氧不足、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含量高而产生综合性气泡病,其特征是病鱼尾巴、头朝上、失去平衡。
      防治气泡病的方法很多,最简单(其实效果平凡)的常规措施是:
      1、苗种池施用的有机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且用量要适当;
      我对此法有异议:当水温22℃以上时,为安全起见(防治该病)池塘最好不施肥,至少鱼苗下塘后三日内(前三天是集中发生期)宁愿水“瘦”,多加人工饵料以补水生饵料之不足。
      2、水较浅、水又肥的鱼池在放苗前应先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以稀释原水体中的气体浓度;
      我对此法有异议:加新水实又是加“氧”,“氧”也是气体物质,如有可能,水中的“气”量加大了,水越加越冲有可能水更肥沃,反而更加促使“气泡”病发生。
      3、放苗入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切忌在上午10:00到下午3:00之间放苗。如果迫不得已,则应在苗池上空搭棚遮荫;
      我对此法有异议:恰恰相反,傍晚下苗即使不气“泡”也最易“感冒”,不是好办法。最好时间掌握在“低温”时段下苗最妥,每天自午后1时许温度(水、气温)开始上升,下午5时左右最高,直至子夜12时才开始降温。也就是说,一天之内在半夜12时许到翌日中午1时前均可安全鱼苗入塘。
      4、一旦发病,立即泼洒食盐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5克,以此调节鱼体内外的渗透压,使体内气体“渗”带体外水中去。待病情减轻后,再大量换注水。鱼种或成鱼患气泡病,可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它们会很快好转。此法﹙食盐水﹚目前一般效果不大,“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不现实,操作难度特大,“微流水”不是随处可有,因此,此法值得思虑。
       我有一些(目前较不成熟,有待时日研考)自我感觉效果稍好一点的办法,望各位同仁鉴阅:
       一、若条件许可,向鱼苗池大量注入较低温度的水,使水温下降2℃左右。因为水温低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相对较高,所以当水温降低时,水中原有的溶解气体就变得不饱和而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二,开增氧机:池塘较大的(如2亩以上)用绢布将浮水泵增氧机(叶轮式、水车式更好,不必此做)底部兜住,以隔防鱼苗被吸入而死。开机喷洒使水体上下左右中各层振动交换,逼使水中气泡被破坏而散效果好
      三,抽取原塘回塘水小的,用抽水机水循环冲注,称,用绢布将抽水机吃水阀底部兜住,以隔防鱼苗被吸入而死的(如2上)也可加用抽水机,此法效果好
      四,搅池:
      用物体(如条形状物、漂浮体物,例:锄头、舀粪打眼)在水中或水面上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
      用网具(用大网眼的)在池中来回似“捕鱼”,人可不下水只在池坎上操作;
      用绳子(最好是铁链,草绳、胶绳要加重体铁状如“沉(坠)子”物体)象上一方法在池中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
      人下水中走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
      以上几法值得倡导,其原理是迫使“气泡”被破坏,也使水中多余的“气”溢出。上述方法笔者就多次使用,感觉效果较好一些;
      四、注意水源水质,掌握好适宜的施肥投饲量,控制水质,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将池水加深至0.8米以上,可以有效防止气泡病的发生。
      五、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调节藻相平衡、水质肥瘦、底质状况,从而降低发病几率。

                                                重庆市永川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 刘文俊
                                     

                 二〇〇七年五月三十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