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事/34、“大漠孤烟直”的佐证
标签:
第二章有事无事随风去34、“大漠孤烟直”的 |
分类: 对影闲聊 |
2012年6月6日清晨5点半出发,自驾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下午6点多,终于跨过中国第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穿过一片胡杨树林,驶出了这个中国最大的沙漠。回头遥望大漠,还能看见旋风,在远处的沙漠里卷起一柱直指云天的沙尘,如烟如雾,缓缓游移。
突然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从小读书时就觉得此诗句特别唯美,一大一长、一直一圆,构成了西域沙漠的广袤和简单,刻画了寂静中不乏动感的苍凉。难怪近人将王维此句诗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记得上学时我问过老师:是谁在大漠里去点一堆烟的?
老师说:那是边塞将士点的烽烟。
那孤烟怎么会是直的呢?
老师解读说:“直”字点出了沙漠的无风。
出于对权威的尊敬,我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但心中的疑问一直存在。曾经读到过许多对此诗句的赏析之文,譬如:“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试问,在“不见草木,断绝行旅”之处,会驻守边军吗?没有驻守边军,又何来烽火?
试问,烽火点起,必有来敌,可史书上有过大漠中发生什么战役的记载吗?
那天,当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我真的从车内隔窗拍到了“大漠孤烟直”的视频。只见沙漠里常有的旋风,卷起了笔直冲天的沙尘,在沙丘上缓缓移动,立而不倒。
我相信,王维写的“孤烟”正是这种大漠里旋风卷起的沙尘,是一种典型的沙漠自然现象。而不是由人在无风的沙漠里点燃的烽火。
很遗憾,多少年来,很少有读书人去穿越沙漠,就像“井底之蛙”那样,明明有旋风却被他们说成了无风,明明是沙尘却被他们误解成了烽烟。
我以为对王维的这句诗有了正解,不免有点儿得意。
好多年后,一次偶尔读到了清代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才发觉自己也不过是个“井底之蛙”。
赵氏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为唐代文学家王维的诗文集做笺注。他在注释过程中大量阅读检索资料,甚至连佛教典籍、地理著作、地方志都不放过,一条一条地考证。在校正前人注释很多错误的同时,也包容了各种不同的说法。从而使他的《王右丞集笺注》成为王维诗文古注本的集大成之作。
此《注》对“孤烟”有二种解释: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说是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原来,早在300年前就有人发现“孤烟”为何物,只不过没有被教书的老师认可,从而使无数学生囿于单一的误读之中。
我所发现的“大漠孤烟直”之景象,顶多只能说是对赵氏笺注第二种说法的又一次佐证而已,并不是什么全新的发现。
想起自己当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得意,真觉得惭愧,惭愧!
大漠旋风的视频截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