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事/18、三过廿八都

(2021-10-18 08:28:25)
标签:

第二章

有事无事随风去

18、三过廿八都

分类: 对影闲聊

  我是200510月买车的,之后的一年多,是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我用了大部分假日,开车陪父亲6次去外省自驾旅游,去过十几个地方。其中廿八都古镇是在2006年春节里去的。

去廿八都,完全是因为这个镇名引起了我的好奇。

廿八都位于浙、赣、闽三省交界处,比较远。好在是驾车前往,父亲说:车就象一个“小家”,玩累了坐在车里很舒服。

我们从衢州向西南,过江山市下高速后,拐入一条盘山道,路旁风景突然变得秀丽起来:峡谷、山溪、森林、纯朴的徽式民居、偶尔的空中野鸟、缓缓的缕缕轻烟。

导航仪指引着车,从柏油山道到水泥路,最终来到了一条卵石路,车不能再前行了,廿八都古镇也到了。

那时光顾廿八都的游客稀少。走进这个自然村镇时,镇民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有一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破旧的古镇连一条像样的平路也没有,全部是大块的卵石路,轮椅在这种路上根本没法推行。父亲这时却精神起来,走着走着,就走到人家的院子里跟镇民聊起天来。

聊天中,我们无意发觉了廿八都古镇的奇异:这个位于小山谷中的小镇,方圆不过十数里,仅有800余户4000余人口,竟有141个姓氏,讲着9种方言。

镇民述说这原因主要是因历史上的移民。

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武帝怕一旦造反不好收拾,曾将当地乡民都押往外地,成为“人迹所绝,车道不通”之地。

后来,唐末黄巢起义军耗时两年开辟仙霞古道,打通三省交通,这里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

到了清代,千年古道渐成商旅要道,廿八都成了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而定居的移民又思念着故乡,大户大族都修有族谱,保留着家乡的方言,牢记着祖上来自何处。

他们历经几百年而没有被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镇”、“方言国”,这在全国是惟一的,也是十分奇特的。

古镇里,有一条枫溪老街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达1公里。沿铺着卵石的老街向前,依次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庙、忠义祠、观音殿、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寺庙宫殿。镇上的古建民居不仅数量多、保存完好,而且建筑风格与别处民居也迥然不同。

如此传奇美丽的古镇,长期来不为世人所晓,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成了“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从此,我对廿八都关注起来。就在我们去后的第二年,廿八都被列入中国重要历史文化古镇,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投资开发。2008年,廿八都古镇正式向游客收费开放了。

20143月,我换了一辆四驱的SUV车,和妻带着9个月大的孙子,从上海出发一路南下广州,去接在大哥家过年的83岁母亲回沪,途中想去看看廿八都有了什么变化。

这次前往,一路上高速直达,廿八都这个曾经遗落在大山里的古镇,有了大门牌坊,有了售票亭子,有了川流不息的游客。卵石路已经改成了石板路,妻轻松地推着童车,回忆起8年前来的情景。我说:“是呀,相隔8年,我们推着不同的车,陪着不同的人,看着不同的景,变化太大了。”

当晚,我们在古镇一个叫念八铺客栈的农家乐住宿。

201710月,和朋友去广西贵州自驾。一出上海,负责住宿和景点的老扯就问我:“今晚去哪里住?上饶?鹰潭?”我脱口而出:“廿八都古镇。”

倒不是因为特别喜欢廿八都,只是因为不喜欢喧闹的城市。每次出行,我都会尽量找清静的地方过夜。与上饶鹰潭这样的城市比起来,廿八都古镇要清静多了。

就这样,我第三次来到廿八都古镇。

仍然在三年前我和妻带孙子来的念八铺客栈住。老板一见我就问:“你来过这里的吧?”客栈人来人往,三年后他竟然还能记得我这个过客,这让我有些惊讶。

我实在想不起来那次在这里有过什么异常的言行,能让他难以忘怀,倒是眼前的廿八都古镇,变得让我有点陌生了。

古镇里多了一些酒吧、奶茶等现代商铺,还多了一些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有几个模特姑娘,不停地变化着身上的装扮,在狭小的巷子里摆着POSE,让这古镇显得有点时尚、洋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