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黄米饭(旧事偶存六)
(2014-07-04 12:06:25)
标签:
松花黄的乌黑米饭杂谈 |
分类: 原创 |
(1981年6月9日,写于黑龙江大学)
鲁迅在《风波》中写道:“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农民们在夏天竟然吃不到青菜,而去吃乌黑的蒸干菜,这种显然是一种咸菜之类的蹩脚货,从中可以窥见辛亥革命后,农村的一片衰败景色。但这“松花黄的米饭”也并不是好吃的东西。
江浙一带除产大米外,还产一种籼米,米粒细而长,烧熟后,米粒开花且粗糙,没有黏性。其中的次货更是有一种黄色,人称“黄糙饭”,解放前在监狱囚犯、纱厂包身工的伙食中常见,城市贫民也不经常吃。
至于为什么叫“松花黄”,这就好像“玫瑰红”、“菊花黄”一样,红黄蓝白等各种主色还可以细分成好多颜色,“松花”不过是黄色中的某一种。
人们都看到过松花蛋,松花蛋的蛋青中呈现出的松针形花,都是褐白色的。“松花黄” 不是纯黄色,而是黄褐色,略泛出白色。这这种偏向于褐白色的黄,正是那种最差的“黄糙米”的颜色。
总之,“松花黄的米饭”和乌黑的蒸干菜一起说明了当时农村经济的破败,在农民这种穷苦的生活中,所谓“田家乐”,正是鲁迅行文的习惯,在愤慨到极点,已无正话可说时而蹦出来的一句反话。
供老师参考。
附:
松鸡――上部黄白,下部灰白,杂有黑色斑点的鸟。
松萝――灰白色的丝状植物。
补记:老师在讲授鲁迅的《风波》时,用“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来说明江南农村的“田家乐”。此论无法解释辛亥革命后连年战火,天灾不断,北洋军阀使农民生活更加悲残的历史大背景,因此我写了如上纸条在课后给老师,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我没有得到任何回答。
一年后,我的毕业论文评分老师就是他。他找我谈话,大意是:你的论文可以打5分,但我要给两名学生打分,不能都打5分呀,那样别人会说我评分不严格。考虑到另一名同学比你大四五岁,将来机会没你多,就给你打4分吧。
见老师满脸的诚恳,难道,我能说不吗?
老师见我并无“翻毛腔”的意思,最后教导我说:你人生还长,这个分数决定不了你的一生。
我的一生,一直被各种人居高临下的用“真理”絮絮不休地教导着。比如“分数决定不了一生”,33年过去,事实也证明了这是“真理”。只不过我们越来越清楚,有些用真理教导别人去为崇高而作出牺牲的人,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患得患失和无法启口说出的阴暗。
我想补充说的是:无论说着真理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我依然还是坚信真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