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NBA世界 |
本文发表于8月6日的《体坛周报》。
斯特恩的那个“建议以后奥运会男篮比赛像男足一样限制为只有23岁以下运动员参加”的提议,是奥运会期间众口一词的靶子。从美国运动员到任何国家的运动员,听到这个提议都激烈反对。
在斯特恩的职业生涯之中,他是不少运动员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年多之前,当他以如同撒旦般的语气在洛杉矶全明星赛的更衣室里说“有人会被埋葬在这儿(如果运动员执意发动停摆)”的时候,有很多运动员想要掐死他。
但所有这一切,仅限于在NBA的范围内,毕竟他只是NBA总裁。遭到全世界所有运动员的反对,这还是头一次。
斯特恩的那个“建议以后奥运会男篮比赛像男足一样限制为只有23岁以下运动员参加”的提议,是奥运会期间众口一词的靶子。从美国运动员到任何国家的运动员,听到这个提议都激烈反对。
即将回到NBA的基里连科语气干脆:“我不同意。奥运会应该是所有想参加的人就能参加,除非他没法入选球队。”他的俄罗斯队正在最成熟时期,刚刚逆转超强的西班牙,所有主将都在23岁以上。基里连科自己31岁,第二次参加奥运会。
大加索尔说:“这不可能。我打了三届奥运会,这是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成就,我无法想象因为我24岁了就不让我打奥运会了。限制在23岁以下,就基本上没有人能参加两届奥运会了。”
美国自己人也不同意。科比说:“这是个坏主意。斯特恩管好NBA的事儿就行了。”记者们又去问还没过23岁生日的哈登,哈登问:“科比怎么说?”记者们说:“科比说这是个坏主意。”哈登使劲点头:“对!这个主意很坏!”
国际篮联的掌门人鲍曼是这么说的:“我不同意斯特恩先生的提议。奥运会应该是愿意参加,而且拥有高水平的运动员都能参加的比赛。比如,法国的帕克今年已经30岁了,但他是第一次打奥运会。奥运会是他的梦想之一,我们应该尊重运动员的梦想。”
其实,不用听这么多人具体这么说,“用脚趾头想想”也能知道,在奥运会这个平台上采访,斯特恩要剥夺23岁以上篮球运动员的奥林匹克理想,必然被反对。关键是,斯特恩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可以想到的原因有:总裁版本——近年来国际球员要为国参赛和NBA老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如果限制了年龄,就不会有那么多国际球员还要为国打奥运,减少了运动员和老板之间的问题,给NBA“促和谐”,也使运动员更少因为国际比赛受伤,保证老板们的投资利益;冠冕堂皇版——更好的发展全世界的年轻运动员,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这是两个能说得通的理由,当然,还应该有别的版本。
众所周知,NBA是当今篮球世界里的全球最大品牌,而不是国际篮联旗下的任何比赛。一方面,因为NBA自己发展迅速,经营出色;另一方面,国际篮联内部矛盾重重,人才稀缺,发展不利,也是公开秘密。FIBA的弱势,和笑傲江湖的FIFA(国际足联)一比就非常明显,最直观的体现就是FIBA没能经营起自己的大赛,世锦赛的影响非常有限,也没有世界级的俱乐部比赛。除了欧洲篮联有成型的欧冠联赛,其他各洲的俱乐部比赛都像草台班子。而FIFA有世界杯,影响力不亚于奥运会,哪怕欧洲的一个分舵欧洲杯在全球也有极大的关注。所以FIFA敢于限制奥运会运动员的参赛年龄,这其实是在和奥运会对抗,在维护自己的权益。世界最高水平的足球赛是我FIFA单独运营的世界杯,而不是FIFA需要用国际奥委会的平台来举办、国际奥委会把赞助权益全收走的奥运会!
站在这个角度上,斯特恩对FIBA的建议,有点儿像一种怂恿——为什么不像FIFA那样,和奥运会分庭抗礼?为什么不迫使对篮球有兴趣的赞助商们更多的关注FIBA?为什么不改变篮球运动员心中最高舞台是奥运会而不是世锦赛的观念?
这看似是好意。但如果具体分析,完全不是那么回事。FIBA没有FIFA那么厚的底子,他们就像一个小朝廷,还没有自立的根本和实力,还得借助奥运会这个平台提升篮球运动的影响力。在男足限制年龄的时候,奥运会的男篮球票成了最抢手的,这对FIBA自己的形象也有帮助。无论奥运会是不是限制年龄,以FIBA自己的能力,都难以让篮球世锦赛达到足球世界杯的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如果再失去和奥委会合作的奥运阵地,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FIBA的市场竞争力会进一步下降,各类赞助商可能进一步流失。结果还不简单么?这些钱流到哪儿去?NBA正张着血盆大口,最好都归我才好!
说句北京老话,斯特恩这叫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斯特恩这盘棋下得很大,拐的弯儿也多,但鲍曼不至于不明白他怎么想。包门一方面说“NBA让世界篮球水平的提升速度加快了10年”,表示双方水乳交融;另一方面也明确表态,不会考虑斯特恩的提议,要限制年龄,你跟美国篮协商量限制美国队的年龄吧,您别往我这儿搀和。
当然,斯特恩这话也就是吃饱了那么一说。他的人高言重,大伙儿都听着,也用不着没完没了批判。但就这么一说,就是个大布局,真是“帝国主义忘我大哥之心不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