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板也是老板
(2009-07-17 02:21:02)
老板,BOSS,姚明。
当老板这个称呼和姚明的形象捏在一起,多少会有些虚幻。在中国这个千年来轻视商贾文化的国度,商人尤其是老板的形象,向来被界定为精明、强势和冷酷。这和姚明投射在人们特别是朋友们心中高大但温和、细腻、重情而轻利的形象,看上去相当不同。
严子健——上海《解放日报》的老记者,自1996年上海男篮建队之日起开始采访这支球队,以一个长辈的视角,亲眼见证了姚明年复一年的成长。老严对我说:“以我十多年来的观察,姚明这孩子这些年来变化不大,他还是非常正直。”
在我的视角里,同样如此,姚明从当初的月薪数千到现在身价数亿,天性从未改变。他依然能过朴素的生活,吃几十块钱的饭菜,和当年结下的朋友之间保持着单纯的友谊。在上一个九月,姚明一直在上海留到了刘炜婚礼之后,帮助操办和出席刘炜的婚礼,两人之间15年的情义令人羡慕。他和他的恩师李秋平,7年前一起把上海队带上了巅峰,彼此都是对方心中珍藏的回忆。
但现在,也许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至少不得不尝试改变。金钱和地位的变化,没有改变姚明的性格,但当他开始以投资人的身份审视他收购下的产业——这是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他必须更理性更成熟,而不是更仗义更江湖。以一家公司企业的管理和运营的规律上看,最关键的纽带是体制而不是人情维系。只有科学、系统的体制和战略性的冷静目光,才能帮助企业更长远的前行。
当然,姚明不会无情,就像整个他对上海男篮的收购事件。如果姚明对上海无情,对球队无情,对他们共同创造的历史无情,他不会接下这样一个10年亏损超过1个亿的摊子,不会把重振上海篮球视作自己的使命。但站在一个资方的视角,他和他的团队不会单纯的用感情去衡量成败和作出决定。上海队积弱不振,但整个大上海的市场潜力、购买能力、综合影响力仍然摆在那儿。除了上海队,云南、陕西、长春三支CBA球队也正在进行股权转让,有新闻报道,云南方面的报价是5000万,陕西的报价则达到5500万,而上海曾被媒体透露出的意向价格是3000万左右,显然远低于上海的球队应该拥有的市场价值。因此这次收购不但是情,也是一次市场投资的抄底,当姚明和他的团队帮助上海队在战绩和市场上重新崛起,未来的市场潜力和上升空间不可估量。
姚明对上海男篮的投资,绝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久的事业。从这时开始,姚明将把他的目光投得更远,更敏锐的洞察,推动上海男篮的前进,在球队层面和市场层面,都需要怎样的力量。他必须为整个产业的成败着想,为自己未来每年仍需投入的接近2000万负责,试图让上海男篮用最短的时间摆脱亏损的现状。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符合这个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才是人情冷暖。
相望于江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收购最终完成,俱乐部重组,在各个层面肯定都会发生人员变动。当姚明和他的团队真正开始一系列动作的时候,是冷是暖,每个人心里都明白。
一个多月前,华商黄健华及其合作伙伴收购克利夫兰骑士队部分股份的时候,人们都在揣测,有了华人老板,骑士队是否会迎来中国巨星。姚明当时有句话说得好:“华人老板也是老板。”意思是说,虽然黄健华是华人,但在市场行为上,他和别的老板不会有什么不同,要签合同同样得谈判,同样是遵循市场规律,按市场价值出牌,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不会因为“华人”二字,就改变了老板的属性。
现在,我也想接着姚明的话再说一句:姚老板也是老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