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毅keepmoving
杨毅keepmovi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351
  • 关注人气:212,3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0期,百感交集

(2009-06-24 00:21:47)
标签:

体育

分类: 人生万物

100期,百感交集

  对于很多并不了解报业的读者来说,这是很陌生的一张纸——这是一张报纸的大样,是《体坛周报扣篮特刊》第100期头版的报纸大样。出完了这份大样,这个版面就基本制作完成,只剩下拼版了。然后,我作为头版的制作编辑,在上面“签字画押”,对这个版面上所出现的一切负责。当然,除了头版,我还要在每个扣篮特刊的版面上都签字画押,我对这张报纸负责。

  今天,将是扣篮特刊的第100期。我们制作了百期专题,在今天报纸的第4-5版上。如果您喜欢这张报纸,请您像我们一样,把它收藏起来;如果您不喜欢,我们争取将来做到让您喜欢。下面这篇文章,是我写在今天头版上的评论。我和同事们,以此共勉。

 

  今天,现在,您手上拿着的这一期扣篮特刊,是我们这份报中之报的第100期。
  100,中国人喜欢这个数字。从小你就会学到无数与“百”有关的成语,身经百战,一呼百应,百口莫辩,柔肠百转,百花齐放,精神百倍。所有的这些词儿里,“百”都是虚字,不是真的100,而是意味着多,多得数不清。
  但对于一张报纸而言,100,还太少,太年轻。从去年10月27日到今天,扣篮特刊刚刚迈过了他的第一个赛季周期。尤其是在《体坛周报》的背景之下——这份如今整个中国最具影响力、发行量最大的体育专业报纸,在2008奥运之年度过了自己的20岁生日。《体坛周报》的弱冠之年,辖下的扣篮特刊才刚刚诞生。
  百期的报纸,就像百日的孩子那样新生。但百日的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百期的报纸,已经不得不面对竞争,建立自己的声誉,初步拥有固定的读者群体。现实地说,对于《体坛周报》——这样一份以足球报道开创基业的报纸而言,拥有一张篮球的报中之报的时间已经来得晚了。当扣篮特刊出现的时候,市场上至少已经有三分专业篮球报纸激烈的竞争,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在这时候“入市”,要想走下去,就不能做怀里的阿斗,而是要做白马长枪的赵子龙。
  坦白的讲,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长坂坡斩将夺旗,中国篮球的市场之大,能够容下多分篮球专业报纸共同生存,可见一斑。这里有竞争存在,但不见得一定你死我活。扣篮特刊的成员以我为首,半数以上都曾经参与过另外几份篮球专业报的创刊和制作,江湖相望,如鱼饮水,冷暖共知,深知一份新报出生的不易。但站在《体坛周报》的旗帜下——过去10年以来,《体坛》这两个字就意味着中国体育新闻报道平面媒体界最严谨的血统和王牌,扣篮特刊必须赢得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这是这张报中报自策划之日起就被整个集团赋予的使命。
  也许,这是很大的压力,但我们愿意面对竞争,我们热爱竞争。我们是一群职业的报人,我们为每一个出色的版面、漂亮的标题、优美的文字兴奋。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我得说我们有很华丽的阵容:在所有中国的NBA记者里,王猛和沈知渝是最杰出的两个,伏龙凤雏,他们的资历、个人影响力、作品的质量说明了一切,而他们两个都为扣篮特刊工作;篮球部的副主任薛震和我合作已经10年,他是我见过的最笃厚认真、缜密严谨的编辑。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编辑和记者团队,在过去的8个月里,我们每周制作一共40个版面的扣篮特刊,每一个版面都是我们的心血。在100期来临的时候,我想说的是:我为我们一起实现的报纸规格和标准骄傲。
  我从来没有说过,《体坛扣篮特刊》已经是最好的篮球专业报纸,但的确,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发出了自己的第一声啼哭,然后等待读者的评判。
  100期,我不想说百战百胜、百炼成钢、百无禁忌、百发百中,我只有百感交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