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人生万物 |
今天和山东电视台的几个朋友聊天,聊到他们做的一档节目,蒙牛NBA终极篮徒,效果不错,也是一档电视选秀节目。才想起来,我们经历和目睹过多少电视选秀节目了,从“超女”到“快女”,还有“我型我秀”、“舞林大会”等等,可是在这档蒙牛NBA终极篮徒之前,在我印象之中,除了中央电视台篮球公园里的《娱乐篮球》,就再没有其他的运动类电视选秀节目了;终极篮徒在64座城市中展开选秀、和NBA发展联盟建立起的联系,也是之前没有的。
“选秀”因为在电视文艺活动里使用的过密过频,有时甚至多少带了些贬义。但事实上,“选秀”是NBA一年一度的盛事,是美国篮球金字塔搭建和发展的关键词。美国篮球的成功,就是一层层体系互相衔接、从低层向高层不断选秀,直到进入NBA。在中国,文艺选秀太多,体育选秀太少,甚至没有。
CBA没有成体系的选秀,CUBA也没有成体系的选秀,CBA和CUBA之间,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性的链接。CBA的球探,也跑遍大江南北,触角伸进各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广东宏远是发掘人才的强手,他们从新疆找到了杜锋,从辽宁丹东找到了王仕鹏,从广西得到了朱芳雨。就在一周多之前,他们从北京的远郊区顺义带走了一个14岁、身高2米03的孩子,那也许是下一个易建联。
但总体而言,没有体系,没有规则,也没有规模,CBA对年轻才俊和草根阶层的发现和遴选,只是某些球队的个体行为,而无法产生源源不断、大批量的人才输送系统,形成巨大的人才基数。大多数CBA的后备队伍、人员建制不匹配和不完善。在中国大地上数以百万计的怀揣篮球梦想的青少年距离中国的篮球顶级联赛相当遥远,更不用说只有在电视屏幕上才能看到的NBA。
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刚在北京见到了约翰·卡利帕里教练——这位刚刚从孟菲斯大学转到曾经7次夺取NCAA(美国大学篮球联赛)冠军的肯塔基大学、签下一纸8年超过3000万美元合同、成为NCAA历史上最昂贵主帅的传奇教练。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对卡利帕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位主教练、甚至一支球队,尤其是大学球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talent(天赋)。而寻找天赋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information(信息),二是access(渠道)。几十年前,他们也是像现在的CBA球探一样到处跑,他们没有电子邮件,只能靠传真机;没有手机,必须回到家里才能接打电话,这让一切信息的传送、渠道的疏通都相当滞后。现在,他们靠电子邮件、电视传播、视频录制和传送,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选秀电子系统。大学是所有青年人的舞台,最终在每年的6月底,NBA通过一年一度的draft(选秀),选择在大学舞台上展现出能力的天才,这才是美国篮球金字塔的顶峰。从草根到顶峰,依靠的就是各种信息和渠道。
中国不是没有篮球天才,但第一缺少让外界了解的信息,第二没有展现自己的渠道。像蒙牛NBA终极篮徒这样的活动,搭建不了中国篮球的发展基础,但它是一条路,它提供了一些信息和渠道,他给你比赛的机会,给你上电视、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机会,让你最充分的展现自己,最终把你的信息提供给需要它们的球探,包括来自NBA的球探。终极篮徒活动的MVP将有机会去NBA发展联盟试训,那是通往NBA的阶梯,巴特尔和孙悦,都曾经在那里打过球。前两天皮蓬来中国的时候,也很配合的说,喝牛奶,做运动,就是健康的体现。
把64个城市,用画笔连接起来,就画成了一张大网。一两个活动,不会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如果有很多张这样的大网,产生的效果,就不只是蒙牛的牛奶有得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