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可可西里牦牛逍客毛头毛宏亮摄影旅游 |
分类: 国内游记 |
牦牛的气质属强健不平衡型,表现粗暴、性野、胆怯、易惊,但合群性强,经训练建立的条件反射不易消失,较能听从指挥。
控制牦牛群使其听从指挥的方法是,放牧员用特定的呼唤、口令声,伴以甩出小石块。用小石块投击离群的牦牛,一般多采用徒手投掷,投掷距离远及数十米。距离较远时也可用放牧鞭投掷。石块的落地,以及它在空中飞行的“嗖嗖”声,和放牧鞭的抽鞭声,都是给牦牛的警告和信号。
青海高原牦牛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在可可西里唐古拉山脉海拔5300米.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因而大群牦牛放牧,一般只需一个放牧员,不易发生丢失。根据牦牛易惊的特性,牦牛群进入放牧地后,放牧员不宜紧跟牦牛群,以免牦牛到处游走而不安静采食。为防止牛只越界和害狼偷袭,放牧员可选择一处与牦牛群有一定距离,能顾及全群的高地进行守护、瞭望。
这些牦牛很猛,所有人见到都要让道.
现在的家养牦牛,在国内外的一些文献上,都说是起源于中国的西藏;现在的野牦牛,是家养牦牛的祖先。
牦牛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绝大多数有角,角形向外折向上、开张,角间距大,母牦牛角较细。
公、母均无肉垂。前胸开阔,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较窄、倾斜。尾根低,尾短。四肢强健有力,蹄小而圆,蹄叉紧,蹄质坚实。前胸、臂胸腹体侧着生长毛及地,尾毛丛生帚状。高山牦牛产乳高峰期为每年的七八两月牧草茂盛期,以第二胎的产乳量最高。
每年六七月份剪毛一次,毛和绒的比例为1:1~2。经调教的阉牦牛,性温驯,驮力强,耐劳,供长途驮载货物运输。一般参100~200公斤,边走边放牧采食,日行15公里左右,可连续驮运数月,往返行程一二千公里。高山牦牛对其分布区高海拔、低含氧、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的不良环境适应性很强,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所不可缺的重要畜种。
现生种群目前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北部,栖息于海拔4000-5000m的山间盆地、湖盆四周以及山麓缓坡,活动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等多种开旷的自然景观带。结群,一般每群10余头,多者达200头以上。每年6-7月产仔,妊娠期240-250天,每胎1仔。雄牛3岁性成熟.
牦牛的放牧多数地区采用根据不同季节划分放牧草地,然后分群放牧的方式;多数地区实行高山分群放牧。
牦牛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属于高寒草地气候,只有冷、暖季节之别,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因而一般将牧场划分为夏秋、冬春两季,即夏秋(暖季)和冬春(冷季)牧场。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牧场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离定居点的远近和交通条件等。夏秋牧场选在远离定居点,海拔较高,通风凉爽,蚊虻较少,有充足水源的阴坡山顶地带;冬春牧场则选在定居点附近,海拔较低,交通方便,避风雪的阳坡低地。
牦牛分布的有些地区,属高山狭谷地貌,牦牛可利用的草地总面积虽很广阔,但被深谷分隔为相对“零星”的草地,往往一个村、组、户使用的草地分散在几条山梁上,每一牦牛群只使用其中一、二个山梁的草地。因此,也有将牧场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的。只是春、秋牧场使用的时间短、面积较小,似由冬牧场去夏牧场,或由夏牧场回冬牧场的过渡性牧场。该地区多以山沟、林边草地为冬牧场,以岭端草甸为夏牧场,山坡地带为春、秋牧场。
但从中国华北、内蒙,以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地发现的牦牛化石考证,不论现今分别在我国藏北高原昆仑山区的野牦牛,或是由野牦牛驯养而来的家牦牛,都是距今三百多万年前(更新世)生存并广为分布在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原始牦牛,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而南移至现世界屋脊——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并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下来的牛种。
春季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和饮水。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放避风的洼地或山湾。放牧牛群朝顺风方向行进。怀孕母牦牛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刚进入冬春季牧场的牦牛,一般体壮膘肥,应尽量选择未积雪的边远牧地、高山及坡地放牧,推迟进定居点附近的冬春季牧地放牧的时间。冬春季风雪多,应注意气象预报,及时归牧。
在牧草不均匀或质量差的牧地上放牧时,要采取散牧的方式,让牛只在牧地上相对分散自由采食,以便使牛只在较大的面积内每头牛都能采食较多的牧草。冬春季是牦牛一年中最乏弱的时间,除跟群放牧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加强补饲。特别是大风雪天,剧烈降温,寒冷对乏弱牛只造成的危害严重,一般应停止放牧,在棚圈内补饲,使牛只安全越冬过春。
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民族,牦牛是藏族宝.秋日高原,猩红的野草铺展向天际,泛着秋后的芳香。蓝天白云下,星星点点黑色的剪影在草原上缓慢地移动,泼墨出一幅迷人的高原风情图。这些黑色的剪影就是代表藏族特征的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