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走进甘肃临夏州:大拱北精美回族砖雕

标签:
临夏州逍客毛头毛宏亮摄影砖雕 |
分类: 国内游记 |
大拱北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由大拱北第一代当家人妥化清(回族)倡修,祁静一墓庐称“永久之亭”,为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三大圣地之一(其一为四川阆中市蟠龙山麓,为“西来上人”,29代圣裔华哲·阿卜董拉希的墓地;其二为陕西西乡县狮子山麓的鹿龄寺,为祁静一归真后初葬之地),最初规模较小,后规模渐增,主要建筑有三层八卦墓庐和清真寺、牌坊、影壁、经堂院、碑厅、井厅、客厅、静室、花园等,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形成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
西吉回族砖雕从雕刻的形式上可以分为灰泥浮雕、石雕、木雕、砖雕、透雕及面塑6类;从雕刻的题材和内容上则可分为阿拉伯纹样、几何纹样、植物纹样、文字纹样、编结纹样、回云文样6种;从各种图案纹样的组成规律又可归纳为反复性(对称性)、无限连续性、复合性、抽象性和具象性5类。
砖雕所需材料,是黏土砖(俗称青砖),一般经过选土、过筛、和泥、制坯、烧制等工序,以保证其细腻的质地,便于雕刻。执砖、条砖、台砖、礅子砖、瓦、圆砖、皮条线、织麻线、磨砖毛坯子,磨拼图画花样经过选土、过筛、和泥、制坯、烧制等工序,以保证其细腻的质地,便于雕刻。砖雕工艺过程,也要经过烧制、打磨、格方、落样、雕刻、安装等程序。
临夏回族砖雕构图新颖生动,刻工精细,技法多样,层次分明。尤其是多层次的雕刻,即“浅浮雕”、“高浮雕”、“阳浮雕”,如同绘画中的近、中、远景一般,
透视分明,是临夏回族砖雕的精华之所在。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内外呼应,浑然一体,宛如一刀刻成,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临夏砖雕还讲究和主体建筑的风格统一和谐。常常因物设图,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建筑物浑然一体。
在回族建筑艺术中,砖雕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性雕刻艺术。如今,我们在一些古老的清真寺或古代建筑上,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花卉、动物等砖雕造型,既古典又精致,让我们惊叹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砖雕艺术起源于北宋年间,成熟于明、清两代,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又融合了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以立意新颖,构图严谨,造型生动,雕工精湛而闻名西北。
临夏的回族砖雕从历史渊源上讲,确实是受宋代以来的汉族砖雕影响而形成的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所以雅文化的气息浓重。但是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明显地受到了伊斯兰宗教的影响,从而在题材内容上形成了更为特殊的倾向。遍观临夏砖雕,无论何种图案,均不见有人物活动的场面,这与本地发掘出的金代砖墓中有人物砖雕的情况截然相反。不刻人物是临夏砖雕的重要标志。因为回族笃信伊斯兰教,真主独一,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其砖雕艺术中从不出现人物。
临夏回族砖雕题材中不见人物,而以花卉禽兽图案见长。在花卉题材中,对牡丹情有独钟,这大概与“河州牡丹甲天下”、河州“花儿”即牡丹的文化背景有关系吧。河州回族砖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十年,广泛吸收其它姊妹艺术的精华,一般喜欢采用高浮雕的手法,使砖雕艺术呈现出一片瑰丽多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