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标签:
斑头雁儿童逍客毛头毛宏亮旅游 |
分类: 国内游记 |
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部越冬地迁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到达繁殖
地的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最迟在4月中下旬。迁徙时多呈小群,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迁飞,边飞边鸣,鸣声高而洪亮,声音似‘hang-hang’。秋季南迁在9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迁徙多在晚上进行,白天休息和觅食。有时白天亦进行。迁徙路线较为固定,从西北高原繁殖地经唐古拉山口迁往南部越冬地,如遇天气变化,气候恶劣,山口风力强大时,常常在山口周围云集数千只受阻的斑头雁,直到气候好转时才飞越过去。
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多黄昏和晚上在植物茂密、人迹罕至的湖边和浅滩多水草地方觅食,冬季也到农田中觅食农作物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高原鸟类,生活在高原湿地湖泊亦见于耕地,迁徙和繁殖时结成小群,可见与棕头鸥混群繁殖,亦见与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混群,常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拉萨市郊,本物种常结群活动于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甚至与人们饲养的家禽混群活动。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为此它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鸟类相比,他们体内的红血球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据研究,他们的血红蛋白的α亚基发生变异,导致他们的血红蛋白可以迅速地与氧结合,这是对高原生活地一种适应。
斑头雁在交配后,就会在湖泊岛屿或河心岛营造自己的巢穴,4月中上旬衔草、茎叶及干藻碎块筑巢穴,巢穴内铺有草、藻、棉花、碎布、绒羽。一旦发现其他雁入侵巢穴,会奋力驱赶。在巢建成后的10~12天内产卵,每窝产卵2~10枚,卵呈圆形,纯白色,雌雁负责孵化,雄雁在旁边守卫。29天后幼雏出壳。2~3天后由母雁带领,有时幼雏登在母亲的背上,外出觅食。9月初于薄暮至晚夜迁离。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