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2012-09-06 13:35:32)
标签:

斑头雁

儿童

逍客毛头

毛宏亮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斑头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网报道,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能在不依靠包括风力在内的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八小时飞越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然而,由于气候变暖、垃圾污染及人类偷拣鸟蛋等行为,斑头雁数量急剧减少,在斑头雁主要栖息地班德湖的观察,数量约为1200只。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斑头雁两性相似,但雌鸟略小。雄雁体重2300~3000g,雌雁体重1600~2700g;雄雁体长700~850mm;雌雁体长625~735mm;雄雁翼展440~480mm,雌雁翼展398~440mm。成鸟头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较深。头顶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较长,延伸至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短。头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颈的两侧各形成一道白色纵纹;后颈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翅覆羽灰色,外侧初级飞羽灰色,先端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褐色,具白色端斑。颏、喉污白色,缀有棕黄色,前颈暗褐色,胸和上腹灰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污白色,两胁暗灰色,具暗栗色宽端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黄色,嘴甲黑色,脚和趾橙黄色。幼鸟头顶污黑色,不具横斑;颈灰褐色,两侧无白色纵纹;胸、腹灰白色,两胁淡灰色,无暗栗色端斑。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刚迁到繁殖地时,多呈小群栖息于湖滨草滩上,或游泳于已经解冻的浅水中。性机警,见人进入即高声鸣叫,并立即行走到离入侵者较远的地方,常与人保持150~200m的距离,如人再逼近,则成群飞向湖中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块上。随着鸟的不断迁入,集群越来越大,有时多至数百甚至上千只。斑头雁尽管游泳很好,但主要以陆栖为主,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陆地上,善行走,虽显得有些笨拙,奔跑也很快捷。飞行能力亦很强,当飞行中的雁群要在水面或草滩上降落时,通常要成群的在上面盘旋飞行一两圈后才降落下来。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部越冬地迁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到达繁殖

  地的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最迟在4月中下旬。迁徙时多呈小群,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迁飞,边飞边鸣,鸣声高而洪亮,声音似‘hang-hang’。秋季南迁在9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迁徙多在晚上进行,白天休息和觅食。有时白天亦进行。迁徙路线较为固定,从西北高原繁殖地经唐古拉山口迁往南部越冬地,如遇天气变化,气候恶劣,山口风力强大时,常常在山口周围云集数千只受阻的斑头雁,直到气候好转时才飞越过去。

  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多黄昏和晚上在植物茂密、人迹罕至的湖边和浅滩多水草地方觅食,冬季也到农田中觅食农作物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

    斑头雁分布于亚洲,多繁殖于中亚、克什米尔、蒙古;在我国繁殖于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主要以陆栖为主。主要以植物的叶、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性喜集群,耐寒冷荒漠碱湖,越冬于淡水湖泊。3月末4月初进入繁殖地。交配在水中进行。通常营巢在湖边或湖心岛上。营巢活动主要由雌鸟为主。雌鸟窝伏在地上,两脚不断挖掘形成一个小圆坑,然后在铺以枯草茎和草叶即成。巢略高于地面呈盘状。通常在建好巢后10~12天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10枚,通常4~6枚。每隔1天产1枚卵。卵呈卵圆形,长径7.8~8.9cm,短径5.3~5.9cm。白色,经孵化后变为污白色,重136(120~165)克。孵化28~30天,第一枚蛋产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胸鸟通常在巢附近守卫警戒。雏鸟晚成性,孵化后不久及能活动。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通常在末4月初进入繁殖地。多呈小群迁来,成群活动在湖边草地或湖中未融化的冰上,并逐渐形成对和在群中出现追逐行为。4月初对已基本形成,开始出现交配活动。交配在水中进行,通常是雄鸟首先围绕着雌鸟游泳,并不断地上下伸缩着脖子和逐渐游向雌鸟身旁,同时发出轻微的‘gag-gag’声,并不时将头伸到水中作头浸水运动,待雌鸟有所反应后,雄鸟立刻爬到雌鸟背上,用嘴咬着雌鸟颈部羽毛,扇动两翅,进行交配,之后,雌雄双双游泳于水中。通常营巢在人迹难至的湖边或湖心岛上,也有在悬崖和矮树上营巢的,常呈密集的群巢,有的巢间距仅为0.3m。最早开始营巢在4月初,多数在4月中旬。营巢以雌鸟为主,雄鸟起协助和保护作用。营巢时雌雄鸟共同将营巢材料运至巢地,然后雌鸟卧伏在地上,以身体为中心,两脚不断地向后挖掘,使地面形成一个小圆坑,再铺以枯草茎和草叶即成。当产出第一枚卵后,雌鸟还要从自己腹部拔下绒羽铺在窝内,同时雄鸟还要继续运送巢材供给雌鸟修整巢。通常巢略高于地面,呈盘状,大小据10个巢的测量平均外径352 (280~500)mm,内径195(170~240)mm,巢高47.5(20~95)mm、巢深93 (60~100)mm。通常在巢筑好后10~12天开始产卵,时间在4月中旬至4月末。每窝产卵2~10枚,通常4~6枚,每隔1天产1枚卵,产卵时间多在清晨2时左右。如巢被干扰和破坏,雌雁则立刻弃巢并用枯枝和泥土将卵掩埋。如果时间允许,则繁殖第二窝。卵呈卵圆形,白色,经孵化后变为污白色,大小平均为 (50枚)82.7 (77.5~88.4)mm×55.3 (52.7~59.0)mm,重136 (120~165)g。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通常在巢附近守卫警戒,有时将头插入翅下,单腿站立休息,孵化期28~30天,孵化温度为37.80℃。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活动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高原鸟类,生活在高原湿地湖泊亦见于耕地,迁徙和繁殖时结成小群,可见与棕头鸥混群繁殖,亦见与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混群,常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拉萨市郊,本物种常结群活动于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甚至与人们饲养的家禽混群活动。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为此它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鸟类相比,他们体内的红血球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据研究,他们的血红蛋白的α亚基发生变异,导致他们的血红蛋白可以迅速地与氧结合,这是对高原生活地一种适应。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斑头雁在交配后,就会在湖泊岛屿或河心岛营造自己的巢穴,4月中上旬衔草、茎叶及干藻碎块筑巢穴,巢穴内铺有草、藻、棉花、碎布、绒羽。一旦发现其他雁入侵巢穴,会奋力驱赶。在巢建成后的10~12天内产卵,每窝产卵2~10枚,卵呈圆形,纯白色,雌雁负责孵化,雄雁在旁边守卫。29天后幼雏出壳。2~3天后由母雁带领,有时幼雏登在母亲的背上,外出觅食。9月初于薄暮至晚夜迁离。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走进可可西里,守护斑头雁--孩子眼中的二道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