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旅,花开路旁
(2023-09-25 10:23:48)
标签:
作文教育 |
分类: 作文 |
生活如旅,花开路旁
——读《好运设计》有感
生活如旅,见其坎坷,我们虽往往尽力跋涉,有时却也可能寄希望于想象和假设,企图用幻梦逃避现实。然而,罹患残疾的史铁生先生用幽默却通透的文字戳穿“完美人生”的假想,呼吁我们热爱真实的生活。“我们还有时间想想对付绝境的办法,当然不是逃跑。”《好运设计》笔力扣人心弦,思想掷地有声,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正是因为过程的曲折和不完美,生命才变得更加精彩。
初读之时,我跟随作者美妙文字的逻辑,深深耽溺于他所设计的幻梦中。“倘有来世,我先要占住几项先天的优越。”这句话正敲中我心中的缺口。曾经的我,面对身边许多风华正茂的榜样,总照着一面无形的镜子,镜里映出处处落后的自己。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的生活总会不顺?若生得再漂亮些、再理智些、再机敏些……久之,那块填不满的缺口沉落成一笼虚空,将我网在其中,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和挫败。作者耐心地设计着贯穿一生的种种好运:家境、人缘、能力……在“你”面前,一切机遇都被双手奉上,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偏偏是你被上帝选作了美的化身”,我也如酣食蜜糖般亦步亦趋地幻想着。
笔锋一转,“一道淡淡的阴影出现了”。作者这般疑虑,我的幻想也被骤然打了个疙瘩。“命运的无限美满是否会招致心路的荒芜与腻烦?”“被设计得水静风平的人生究竟是真正的幸福,还是舒适和平庸那拙劣的伪装?”我的呼吸被作者一连串的拷问所凝滞。这时,作者的真正意图与内涵开始显现出来。要在命运中加入坎坷以稀释那蜜糖般的过度甜腻,就需要给“完美的你”添加缺陷。要不要挫折?如果挫折太大,是不是违背了“好运”的初衷?但若无挫折又怎样感到幸福呢?他看似在“调整设计”,实则一次次重新推理,在推理中一点点击破、敲碎幻想那光鲜华丽的泡沫,露出其中的不合理、虚假与麻木。我屏息凝神,面前仿佛是一场透彻淋漓的解剖演示:主观设计的完美模样,不过是一具违背逻辑的假人空壳。
幻梦的本质被作者点破,我摩挲着书页,如大梦初醒般感到震撼、错愕与迷茫。此刻,作者终于露出凌厉的锋芒,为我们指明方向;密集的问句和排比簇拥着两个字——过程。真正美好的生命需要的是过程!“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醍醐灌顶般,被作者指引着,我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或许正是那有缺陷的真实自我让我的经历独一无二,正是那有缺憾的过去让将来更加值得期盼。我懊悔于曾经左臂骨折,叹息于康复锻炼之苦与丑陋的疤痕,但这段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深切体会到拼尽全力而战胜困境的巨大喜悦;我痛恨自己童年性情内向,失去了体验纯真友情的最好时光,但我在独处中培养了对事物的敏感热忱,况且品尝心中的些许酸涩苦味又何尝不是一种经历独特的财富……
我曾自怨自艾,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够幸运美好,但这样“有过程”的生活,已经比一条一眼就能望到“目的”那无趣而单调的尽头的康庄大道幸运许多。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所应追求的从来不是匆匆赶往道路尽头,而是端详凝视路边的每一片风景。康庄大道两侧只有单一的景观,用真实的时间和生命铸成的小道,虽时有崎岖,路旁却缀满模样纷呈而独特的植株,鲜艳璀璨,那是这场旅途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而残疾的作者面对命运之残酷依然提笔为刀,将自己羸弱的身躯铸成一座壮观伟大的雕塑,又给了我们别样的启发:倘若你暂时认为你的旅途中只有风沙漫漫,那不妨用信念和希望亲手栽种风景。
生活如旅,花开路旁。过程之美是最巧妙的设计,一半交由命运,一半留给自己。
【点评】
本文引用恰当,既没有大量复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思想跑马场,也没有蜻蜓点水——架空原文甚至脱离文本泛泛而谈。其次,打通书本和生活的隔阂,把史铁生的生活体验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巧妙对接同频共振——阅读的本质就是与高贵的灵魂相遇、共鸣。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的语言干净洗练,思考周密,思维流畅,思想深刻:“生活如旅,花开路旁”,过程最美。“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帕斯卡),文字的背后涌动的就是一条思想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