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初阳:《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建议与资料下载
(2020-02-29 09:33: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 |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建议与资料下载
郭初阳
《孔乙己》以一个成年人回忆二十多年前在咸亨酒店做小伙计时的所见,引出一个穷读书人的故事,这位成年了的伙计在讲述中对苦人孔乙己不带一丝同情,事隔多年也毫无追悔之意,无论是当年还是二十多年后,他的态度与酒店中其他人毫无二致,从未改变过——鲁迅借着这样一位有局限的叙述者,于不知不觉中震惊读者,效果颇佳——读者起初总是不假思索地认同叙述者的,从茴香豆事件开始渐渐觉得有些不对劲,到最后一碗酒的场景里猛然发觉这位伙计的冷酷面目!于是决计从这位伙计身上脱离,在另一层面上对书中人物作爱与怜悯的观照。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回忆性叙述方式与《孔乙己》有些相似,原文开头是这样的——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讨钱。我的同伴约瑟夫 ·达弗朗什竟给了他一个五法郎的银币。我感到很惊奇。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上,念念不忘,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家庭原籍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人家,也就是勉强凑合罢了。我的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她常常找出一些尖酸刻薄的话,一些含蓄、恶毒的责备话发泄在我的父亲身上……等我把两法郎交给我父亲,母亲诧异起来,问:“吃了三个法郎?……这不可能。”
我用坚定的口气宣布:“我给了半个法郎的小费。”
我的母亲吓了一跳,瞪着眼睛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半个法郎给这个人,给这个无赖!……”
她没有再往下说,因为我的父亲望望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泽西岛了。
当船驶到防波堤附近的时候,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我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勒,想到他身旁,对他说几句温暖的安慰话。
可是他已经不见了,因为没有人再吃牡蛎;毫无疑问,他已回到他所住的那龌龊的舱底了,这个可怜的人啊!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号船,以免再遇见他。我的母亲一肚子心事愁得了不得。
我再也没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今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于此。(赵少侯译)
很遗憾,修订了许多次的语文教材,直到2018年6月定稿的九年级上册,用的依然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山寨版,第71页课文注释里写道:“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译本改写的。”
不知译者是谁,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出处信息。课文的译本对原文的窜改很多,开头两节、结尾的两节都被删,回忆性叙述在山寨版中已无迹可寻,叙述效果大打折扣;原文中其他被删的地方更有十来处,严重影响了读者对小说的理解。
文中出现的地名也不规范,通译为“泽西岛“(微信地址设置的倒数第九个),文中译成”哲尔赛岛“;小说里的货币金额也被弄得无法自圆其说了,试想:总共五法郎,吃牡蛎用了两法郎五十生丁,加上十生丁的小费,怎么会只剩下两法郎呢,还有四十生丁去哪儿了?
少年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所读之书该有多重要啊,而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总主编温儒敏,初中主编王本华、曹文轩、顾之川、张笑庸诸位先生,为什么这般马马虎虎地对待这份工作呢?
石家庄学院的张占杰教授在十年前写过一篇《有意误读的缺憾——谈中学语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将山寨版的害处讲得很清楚:“这种删节强化了选教材时的意识形态色彩,对原作的主题、风格造成了有意误读。删节版教材对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直接影响是压缩了学生的文本解读空间,使阅读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获取独特感受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培养也无从谈起。”幸亏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是有自觉追求的,面对这样的文本,许多老师采用了提供原著,比较阅读,这样的方式效果不错,孩子们也会喜欢。浙江宁海的两位老师(董晶晶、尤昌镇)写了一篇《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读https://www.xzbu.com/9/view-5353581.htm,记录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供老师们借鉴的。
这节课的教学建议:第一课时发下莫泊桑原文,比较阅读,标注所有被删改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二课时比较、讨论原文与课文的差异,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