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张小兵新书《在有光的课堂上》

(2020-01-03 15:15:36)
标签:

教育

推荐张小兵新书《在有光的课堂上》

源创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大约十年前,读到张小兵老师的几篇课堂教学笔记,我感到有趣,也很受启发。我对小兵说,把这些文章整理出来,编一本《我在开始的十年》,很有意义。我一直认为,教师起始十年的职业状态很关键,这十年思考和追求什么,以后很可能就是什么样了。那些年,我不止一次地鼓吹这个命题,应者甚寡,老师们总是谦虚地说“教书十年,哪有什么可介绍的”。张小兵当时也是这样说的。倏尔之间,第二个十年也飞过去了。这本《在有光的课堂》,至少一半是“第二个十年”的状态,小兵已经是南京师大附中教师队列中的老兵了。

可以说,张小兵是个纯粹的教师。相识多年,每次找我,总是讲课堂感悟,讲学生的发现,讨论一个教案,说学校工作的改进,谈教研组计划,谈新买的好书……他几乎从不谈私事。这本书,真实地反映张小兵的所思所想,对人的关怀,对教学的反思,处处能看到他的职业态度。一名教师,把上课当作生命历程,一节一节地上课,以之为乐,一步一步地走向自由澄明之境……小兵老师从没虚耗光阴,他配得上学生和同事的尊重。学校能有一批小兵这样的老师,课堂能有小兵这样老师站立在讲台边,学习,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张小兵有探索者的秉赋,因为他的问题意识,因为他的韧性,也因为他的课堂追求。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会有对光明的期待,从一根火柴,到一支火把,再到一盏不熄的灯,为精神而活。很多教师,都有过那样的职业憧憬和梦,只是大家跋涉的长度不同而已。他通过课堂让学生提高思辨意识,关注人生,关注世界,培育正确的学习观,让课堂承载“立人”的任务。他观察学生的学习,总是很注意学生的学习个性,我曾多次听他介绍学生个案分析。他的课没有止于“语文”,而是通过语文教育让学生“得法”“得道”,变得会学,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读小兵老师这本书,想及他平时的读书生活,深感教师“底子意识”的重要。以前教育界有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人们逐渐明白了,守着的那桶水会变质的,老师也不是卖水的。教师站在讲台,背后必须有奔腾的江河,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小兵老师藏书万卷,视域开阔,有一名教师立足讲台的优势。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业余”,小兵老师业余在做些什么,同行们从这本书当能窥豹一斑。

 多年来,小兵在维护教学常识的同时,也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的途径。他的过人之处,在于经常能通过反思寻找不足,心里始终有“问题”,始终和问题相处,他的思考和实践也就有了更积极的意义。当年我和他同备课组,课间常在休息室交流,教学中有些情况超出了我们的经验,但他从来不消极,即使这节课有遗憾,没达到预期,他也从不气馁,总是质疑、思考。有时过了一个星期,他会喜形于色地来找我:“那天的课其实可以这样变通的……” 我和他同事时,一度怀疑他对自己是否苛刻,后来发现,他是个反思型的教师,总能找到教学存在的不足,因此他的课堂教学总能有创造。

 学生到学校来,是来学“怎么学”的,他坐在课堂,就是想看老师用这本教材“教”什么; 下课了,他仍然会思考老师的“方法”;他以后能不能超过教师,就要看老师的智慧和胸襟了。小兵老师是个永不满足的人,他的学生一定会记住他的教育态度。

 有时我会好奇,小兵老师那么忙,怎么还会有余暇交游?及后发现,他的交游是为“学”,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教育“立人,同时也让学生成为聪明人,教师就必须是善于学习的人。我有时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些老师会厌倦教学,那种消极姿态,怎么能培育“热爱”?又怎么能培育“趣味”?教师本人缺乏学习的自觉,他的教学必然只能出于功利的目的。教学之于他,不过是谋生的劳作,而不可能是“道”。好多宝贵的时光就那样荒废了。当然,很多人总会找出一堆理由为自己的“不学”或是“少学”辩解。比如,一些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却能教会学生对付中考高考作文,这类违反常识的学习记忆,也会被学生带到遥远的未来,人们将保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的轻视。

这十年,我见到不少像张小兵这样以教学为乐事的中小学教师,各个学科的都有,有些老师的年龄比张小兵要大,仍然谦虚、勤奋,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是他们始终如一的态度,保持了教师职业的尊严,提升了职业技术含量。基础教育,要注意这类教师的存在价值。

 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盏不灭的灯。那些坐在教室的学生,从童年、少年直到青春的十八岁,他们将认识多少位教师?如果每个老师都是一盏灯,指引他的前行,他的生命中或许会有一座灯塔,他能长久地对开启蒙昧的教师怀着敬意,自己也成为“有光”的人。

 有意义的人生,是和生命责任紧密联系的,和张小兵一样,很多教师既是为了职业理想,也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工作的,在照亮学生一小段路的时候,我们也照亮了自己的世界。

三年前,钱理群老师听我介绍起张小兵的教学探索,慨然答应,届时替他写序,我转致了钱老师的美意,没想到小兵惶恐不安,说一定要对得起钱老师,书稿要再磨一磨。这一磨就是三年。今年春天我拜望年过八十的钱老师,不忍再让他操劳,这件事,趁我尚有余勇,还是我做吧。

是为序。

                                                                                  

                                                                       2019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