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刷子李》课例研究

(2017-04-13 22:59:4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

《刷子李》课例研究

                          金华四中   陈晓英(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

一、简要说明

《俗世奇人》奇妙双绝,奇在人物,妙在故事和语言。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的。那着一袭黑衣却不沾白点、那挥舞朴实刷子却悠然享受、那道出人生教诲却举重若轻、那守望平凡却追求卓越的刷子李令人暗暗叫绝,那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精湛描写、那曲折有致丝丝入扣的情节、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的精妙语言也令人拍案称奇。另外,这是一篇微型的民俗小说,人物的理解除了从自身个性魅力来解读外,还可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来解读。本课教学便基于以上认识展开。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语文是审美的、语文是个性化的、语文是人文的。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立足于创设对话课堂。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2.      了解本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

3.      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挑战群英会》绝活表演,上课后顺势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二、感受刷子李之魅力

 1.读课文,以“         的故事”为题说说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2.了解刷子李之奇。请同学找出描写黑衣白点的句子,理清情节:传说白点——未见白点——发现白点——揭秘白点,并选出几个关键副词: 果然——居然——竟然——忽然,让学生对比、了解作者匠心之独运。在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一袭黑衣衬奇绝、悠然刷浆显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

3.探讨: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以期加深对刷子李形象的深入理解。

4.每人以第二人称的方式说一句话表达对刷子李形象的理解。如:你是一个平凡的刷浆师傅,却刷出了一片精彩! 学生发言后将其发言缀连成诗,拟诗名。

三、感悟刷子李形象意义

1. 教师作一小诗,留点睛之笔请学生填补。

你从茫茫人海中走来,

朴实得如同你手中的刷子,

一袭黑衣,诠释了铮铮诺言,

一手绝活,演绎了永世精彩,

一番教诲,书写了人生传奇!

于是,我们明白了:

2. 引申刷子李形象意义。引出作者介绍,刷子李还可作为民俗文化风景来解读,初步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3. 教师结语。

 

滴水瓣花总关情

                    金华四中 陈晓英

优赛归来,细细咀嚼课堂细节,静静聆听行家教诲,默默享受语文的每一份情怀,心里涌起的是尽是感动。感动于华茂学生的精彩表现,感动于评委老师的充分的肯定,感动于同事和教研员一路伴我同行,感动于同行们真挚的鼓励和鞭策。滴水瓣花总关情,点点滴滴到心头。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杨聪的课该属第三佳境了吧,正如那来自生命深处的歌会,自然本色,妙于天成,设计大处泼墨、高屋建瓴,真有“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之气派,非我辈所能及。而反观自己的课堂,大有捉襟见肘之感,恰似一幅藏于深室的画一旦挂于本真自然面前,便黯然失色一般。这或许就是我的课堂的最大遗憾。诚然,我的课堂还远远未达到好课的最高境界,无法浑然天成。

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很稚嫩,远不及赛友们之渊博厚重。我需要多请教,多探索,多实践,于是我在设计上下了功夫。从字词的预热、环境的把握、情节的切入、语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读到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无不留下我精心设计的心血。

我先是熟读文本,以至成诵。其间,发现了三个可以带动全文教学的点:一是文中用了52个“一”。细品之,我把它概括为“一个绰号藏奇绝”、“一个传说话奇绝”、“一段实录证奇绝”、“一袭黑衣衬奇绝”、“一手绝活写奇绝”、“一番教诲表奇绝”;二是文中几个跟黑衣白点的中心情节密切相关的几个带“然”的词:“果然”——“居然”——“竟然”——“忽然”,另外,“悠然”这个词也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境界;三是人物的双重解读,即人生意义上的人物解读和文化意义上的人物解读。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我时刻谨记“以生为本”,“贴着学生教”,一切的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设计的起点。

整体教学设计便基于此展开。其中,选择以曹小三的口吻来复述的方法以期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进一步领会情节一波三折之魅力;深刻感受曹小三心理之变化、刷子李之奇绝;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深入体会本色、津味之语言特色。

于是,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美!那始终盈于课堂的融融的对话氛围、那含于同学眼中的真挚与热切,那精彩纷呈、张扬个性的多元解读、那默默流淌在师生心头的审美的河流,所有这一切,都澎湃着生命的情感,拍打着语言的浪花,溅射出耀眼的光芒!

真的,只要你给学生一方土壤,学生就会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只要你给学生一把“刷子”,学生便会舞出无限的精彩!我至今难忘那艳惊全场的天津快板,感谢那位用天津话即兴演绎的同学,让我们领略了不曾预约的美丽!或许有同仁认为天津快板定是教师功夫,那真是委屈了那位同学。我是地道的金华人,未曾去过天津,亦不会天津快板,更无能力指导演绎这么精彩的快板。这位同学的这一特长,为我的课堂增添了色彩,这可以说是我莫大的幸运。

然而,静心思之,这堂课在“三个维度”——温度(教师情感的温热度)、广度(在主题的范围内旁延扩展)、深度(语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深刻和恒久)的体现上,明显地感到了广度和深度的不足!我也曾想用结尾的人物系列来弥补这一点,然而正如专家点评,这“只是对课文的一个延伸”,“给课堂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让课堂就此结束”,“未关注刷子李们的苦难生活”。是的,课堂因此没有生命的超级震撼力,也就没有好课应有的高度而流于平庸!拓宽备课视野,深化文本处理和加强课堂的厚重感是我急需补的课程!

此外,语言赏析还不够地道,这也是我备课时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津味语言特色,从而深刻解读带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态,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对这一点,我自觉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执教《刷子李》,有亮点,有败笔,留给我更多的是对如何真正践行新课改精神的思索。再次感谢各位同行对我课堂的关注与批评,感谢你们给了我参照系,给了我反思力,让我们为演绎精彩语文而一路同行!

                                                2006.11.17

唤醒的课堂

               金华五中  汪爱群

这次省优质课评比,陈晓英老师的《刷子李》一课,赢得了众多与会老师的称赞。她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的课堂语言,沉稳自信的课堂驾驭,以及课堂上所呈现的异彩纷呈的生命状态,都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究这堂课成功的原因,我把它归结为两个字:唤醒。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这堂课留给我们的最有思考价值的东西。

首先,这堂课唤醒了教师自身精神与人格魅力。一堂课听下来,我不得不为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热情和个性魅力所折服。她充满自信,激情四溢,妙语连珠。她把自己真正地融入了课文,融入了课堂。叩访天津码头时,她就是码头上的引领者;复述课文时,她就是“刷子李”的倾听者;拓展文本时,她就是民俗文化的解读者。“《都是白点惹的祸》”,“《真假白点》”,“刷出精彩人生”,这些精彩的回答不都是在老师点拨下,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吗?平时上课,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不肯动脑,脑子太木,课堂气氛太沉,看来,我们也许该先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全身心投入了吗?我们唤醒自己了吗?我认为,一堂课如果老师没有唤醒自我,那他是不可能唤醒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他的课堂的中去的。

其次,这堂课通过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唤醒了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生命的内涵。分析天津码头的片断,她用一个短语填空“这是个____的码头”,让学生关注文本,同时也关注了艺人的生存状态,更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会在天津出现“刷子李”“泥人张”这样的奇人。这样的引领还体现在她用四个“然”字理清文章思路的教学设计上。她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带“然”的词语,在品读复述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文一波三折的构思魅力,于是乎刷子李的“严以律己,技艺高超,享受工作”的个性魅力,于是乎“平凡造就不凡”、“执着追求,创造奇迹”等人生感悟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嘴里流泻出来。那种跳动的活力,那份感悟的愉悦,又怎一个“绝”字了得!所以这堂课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唤醒我们的课堂,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深入文本,吃透教材,用慧眼去发掘特有的“点”——课眼,巧妙地设置,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艺术效果。

再者,这堂课的成功还源于唤醒了学生的创造力。“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以教师灵魂唤醒学生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诚然,当老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情感,许多不曾预想的美丽会不期而至,课堂便如春风吹皱的那一池春水——处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意!

当然,这堂课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由于课堂容量大,课堂上给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时间少了一点,课堂不够厚重,但这堂课给我们的启示和回味仍然是悠远绵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