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六百四十一
风之子原创
第七十四回,晴雯无端遭到王善保家的陷害。王夫人盛怒之下,立即传见晴雯。之后,晴雯和王夫人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博弈。王夫人的目的是要出其不意,摸清底细;晴雯的目的,当然是要自保。
晴雯听到王夫人召见的第一反应就是:
“素日这些丫鬟皆知王夫人最嫌乔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 今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
晴雯知道王夫人不喜欢浓妆艳抹的丫鬟,所以,是刻意不修装饰去的。
殊不知,这样的自然装饰,反倒把晴雯的另一种惺忪的美展露出来了。王夫人的反应相当激烈:
王夫人一见他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
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宝玉今日可好些? "
一个人,如果对于美有一种天然的仇视和反感,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和心态是有问题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说过,王夫人是有切肤之痛的,那就是赵姨娘的节外生枝,而赵姨娘虽然是坏人一个,但当年绝对也是靠美色迷倒贾政的。所以,被美女战胜过一次的王夫人,仇恨一切美女。一句“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
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已经把王夫人往日的伤痛给隐晦的表现出来了。
而晴雯的反应,是何等的正确和快捷:
“晴雯一听如此说,心内大异,便知有人暗算了他.虽然着恼,只不敢作声.”
晴雯的聪明,其实不在林黛玉之下,只是由于没有读过书接受过教育,只是一种天然的机敏而已。于是,一贯泼辣的她选择了沉默,并立即展开反击:
第一,是表现和贾宝玉的疏远。金钏儿的灾祸,是血的教训,晴雯焉能不知,于是她说:
“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 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
第二,王夫人的反应,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亲近宝玉不行,远离宝玉也不行,这明摆着就是要找茬了:
王夫人道:"这就该打嘴 ! 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作什么!"
第三,王夫人此言一出,晴雯就知道,王夫人就是专门要收拾自己的了,自己说什么都会有错,因此,她不得不祭出贾母这张王牌,来保护自己:
晴雯道:"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 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我原回过我笨,不能伏侍.
老太太骂了我,说‘又不叫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作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不过十天半个月之内,
宝玉闷了大家顽一会子就散了.至于宝玉饮食起坐,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 下一层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人.我闲着还要作老太太屋里的针线,
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 太太既怪,从此后我留心就是了."
晴雯这段话,虽然含蓄,但是已经明确告诉王夫人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是贾母房里的,不过是贾母派我过来的。晴雯说的,虽然有些掩饰的成分,但应该是基本真实的。晴雯的话,再一次验证了我之前关于袭人和晴雯的地位和角色的判断(参见拙文《袭人和晴雯的地位究竟谁高?》),袭人是贾母派来服侍贾宝玉的,而晴雯呢,是派过来陪贾宝玉的,这是有重大区别的,而且,晴雯还负责给贾母做针线,这就是晴雯地位的特殊之处。这也应证了第七十八回贾母对晴雯评价是真实的: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晴雯所言非虚呀。但是,这样一来,晴雯在力求自保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底细暴露出来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一个是主子一个是丫鬟呢?
第四,王夫人一旦知道晴雯的底细,便有所收敛,但剪除晴雯之心不死:
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
再撵你."因向王善保家的道:"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房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喝声"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
"
虽然上面还有个贾母,但晴雯毕竟是丫鬟,因此,王夫人知道自己是可以除掉晴雯的。
这就是晴雯为力求自保和王夫人的博弈,这样的博弈,如果从智慧层面来说,是不分高下的,甚至晴雯还稍占上风。可惜,晴雯的地位决定了她的弱势,这就是晴雯的悲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件事发生之后,王夫人要整治晴雯的信号已经十分强烈了,晴雯到底做了些什么?而就在晴雯之后的言行之中,我看到了晴雯虽然没有读过书受过教育但却无比高尚的灵魂。所以,当我看到那些对晴雯不负责任或者说哗众取宠或者说庸俗实用或者说只看到表面的批评时,我是不爽的,甚至是愤怒的,我知道我必须为晴雯正名,这是一个多么聪明多么美丽多么善良多么纯洁的姑娘呀,可惜,她被人们误读了很久!
我为晴雯鸣不平,我为晴雯洒下一场同情而悲悯的泪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