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20(完结篇)24P

标签:
摄影视觉/图片原创人文纪实 |
分类: 人文纪实 |
新都桥--成都
1、塔公寺的晨曦
新都桥,这个被称为摄影人的天堂的地方,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大家。在邦达时,我们就曾看着地图,对这个地方垂涎三尺。当时说蹋方需绕道时,大家曾为不能去新都桥而惋惜过,但这次我们按原计划走过来了,去新都桥的急切心情是可想面知了。谢老弟夫妇人家头一天就走了,没有在理塘住,到新都桥住下了,可见这心情了。
吃过早饭(其实是中饭一起吃的,都11点多了),我们向新都桥开去,到新都桥只有200多公里。这一路,大家可能是早晨起得早,也可能是海拔高睡得不太好,在车上也是晕沉沉的。下午4点多时,进入了新都桥,一路上的风光的确有特点,光线明暗将景物变得很有层次感,但我们来得有点早了,树叶并没有黄,因此,色彩上并不是十分理想。戴师付将我们带到一个村落旁,再往前走已很困难了,正在修路,于是我和老王及谢老弟夫妇向路东侧的山坡上爬,想选取一个高视点拍对面的小村庄。西阳里,山村在一片暖阳里,村边的小河在静静的流趟着,而那几幢藏民居在树木的掩映下,更显神秘。只可惜,色彩不太好,修了一半的路尘土飞扬,我们草草的收场了。
晚上,我们住在一家比较干净的旅店,盘算着究竟在新都桥能拍些什么?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是秋天最美了,但我们到这已是10月上旬了,色彩还是没上来,是不是季节不对,还是我们到的地方不对,沿途的风光有的地方还是很不错的。但大多地方还是郁郁葱葱的。看来,还是时间不对呀,这样想着不免心生遗憾。在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又与戴师付商量,在新都桥可能没有什么可拍的了,风光肯定是没的拍了,拍人文时间不够了,能不能明天早上早点去一趟塔公草原看看?戴师付与王师付商量了一下,就这样决定了。
第二天,6:00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这条路是非常好走的柏油路。30多公里的路,一会就到了。我们到达塔公寺时,天还阴沉沉的,西侧和北侧的山坡上,用经幡组成的藏文的图形很醒目。而塔公寺的金顶在滚滚的乌云下,泛着青黄的金光;白塔整齐的排列,使这座草原的大寺更显几分肃慕。我们在耐心的等待,向着雅拉雪山方向,期待着阳光穿射的瞬间。7点多,阳光终于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当红色渐起时,我们只有按快门的声音了,只短短的几分钟,那种红就没了,雅拉雪山的真面目呈现在眼前,云聚云散,云开云合,塔公寺在光影中不断的变化着。随着太阳的升起,我们开始又回向新都桥方向,向成都进发,一路,我们象鹰隼一样,猎取着窗外的风光,不时的提出停车的要求。也可能大家心里泛起的恋恋不舍的情感,只能用这种最后的机会来冲淡吧!就这样走走停停拍拍,这400多公里的路,经康定、泸定、二郎山遂道、雅安,到达成都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看着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和滚滚的车流,听着立交桥下卡拉OK的喧嚣,一种巨大失落感立刻涌上心头。这种感觉太真切了,从未有过。但结束的总该结束。
我们当晚住在了成都,第二天,两位小姐上午回北京了,谢老弟夫妇在成都要呆两天,儿子在成都读书;老王还有点事,在成都要呆两天,我急着回公司,下午1:30先乘机回深圳了。
在这次从拉萨到成都这7天里,我非常感谢同行的伙伴们,特别是我用胶片相机比较麻烦,大家还能耐心的等待我,两位司机师付还常常帮我忙,使我心存感激。再次感谢!
2、新都桥
3、
4、喜欢这种色彩
5、这样的建筑风格很有个性
6、塔公
7、远处山坡上用经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
8、
9、
10、
11、新都桥沿途小景
12、这是在行进途中抓拍的
13、沿途新都桥风光,如果那树叶黄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14、
15、很个性的铁艺
16、开小店的藏族美女
17、转经的人们
18、
19、
20、
21、太喜欢这样的建筑风格了,多有情调。
22、康定
23、泸定,那条曲曲弯弯的大渡河
24、二郎山经常是这样,我从未看到她睛朗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