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行--11(20P)

(2009-02-27 19:54:34)
标签:

旅游

摄影

视觉/图片

西藏

原创

拉萨

转经

磕长头

人文

纪实

色拉寺

哲蚌寺

分类: 人文纪实

在拉萨的五天--

5、色拉寺哲蚌寺

西藏行--11(20P)

1、

 

在拉萨的5天里,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去了位于拉萨西郊8千米处更丕乌孜山下的哲蚌寺和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的色拉寺。

那天我们凌晨5点多就起床,朋友开车把我们送到哲蚌寺,到那里天还没亮,我们随着几位转经的的藏胞沿着崎岖的山路开始向山上走去。听朋友说,哲蚌寺有一处老的废弃了的旧寺与新的寺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高处看,很有特点。为了这个,我独自一人(同行的老王爬不动,只好在寺里面转),开始向寺的北面山上攀爬。这个山,就是雪顿节晒大佛的地方,在它的上方,有一处观音岩画非常漂亮,于是,我一路爬,一路拍。天很阴暗,太阳藏在浓厚的云层中,山峰上还有昨天晚上下的雪,脚下的沙石路还湿漉漉的,有些滑,身上近30斤重的摄影包,越来越重了。只能走一会,停一会,拍一会,看了一下海拔表,已近4000米了,有些气喘,心中默念着:佛主保佑。渐渐的,晒大佛的山坡已在我的脚下了,透过湿漉漉的经幡放眼望去,新、旧寺院就在我的眼前。那残破的旧寺是用石片堆砌的,由于弃之年久,野草丛生,瘫塌的墙体,断断续续的,只有从这个高度,才能想象出当年的气势。就这样,不觉中,我已攀爬了一个多小时了,在观音的岩画前拜叩一番,又向东南方向继续攀爬,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机位,开始等待理想的光线。阳光时而闪现,而喇嘛却迟迟不肯露面,在等待中,我也好休息一下。坐在光滑的岩石上,环顾四周,这大的山上只有我一个游客,山也静得出奇,只有稀少的信徒依旧转着经桶在转山。当喇嘛们出现时,是我最佳的拍摄时机,而哈苏150MM的镜头显然是不够的,只能用数码来弥补了。阳光升高的时候,温度骤升,而一切又归于了平淡,我开始下山了,由于路不孰,走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峭壁前,这时,进退两难,如走回头路,也是很困难了,如向前走,几乎没路可走,前面是落差近20米的断岩,我急出了一身的冷汗。此时一种恐惧悄悄的袭来,因为这里没一个人,想到了求救。汗一点点的从鼻洼处流了下来,坐下来冷静的想吧!当极度跳动的心平静下来后,我开始细心的观查地形。发现有一处岩石的裂缝似乎可以利用,我可以在这条不足一米的裂缝中,用手撑着下降,想好后,我将摄影包重新背上,三角架斜插的背包的腰带上,一点点的象壁虎一样向下撑,离下面约2米时,我实在撑不动了,就跳了下去,好在下而有一堆灌林挡住了我,否则就会掉到又一级的悬崖下,那可能就完了。我庆幸自己的成功脱险,心中的恐惧一扫而光。在我又开始支起三角架拍摄时。山下传来了喊叫声,原来是山下的管理人员在高喊,让我下来。当我下去时,他说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管理处是不准游人上山的,也可能是我上去得太早了,当他们上班时,发现了我一个人在山上,就派两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接我下来,我还是自己下来了,看我背个大包,汗流满面的样子,掂量了我的摄影包,非常的诧异。并告诫我以后不要一个人上山了,太危险了。

 

西藏行--11(20P)

2、

 

西藏行--11(20P)

3、

 

西藏行--11(20P)

4、

 

西藏行--11(20P)

5、

 

西藏行--11(20P)

6、

 

西藏行--11(20P)

7、

 

西藏行--11(20P)

8、

其实,只有在山上,才能一揽哲蚌寺的全貌。新寺的宏伟,恰好是对旧寺当年兴盛的承接。有人说,哲蚌寺的宏伟和建筑风格,不亚于布达拉宫,尤其它那用石板筑起的高大寺墙,行走在用石板埔就的小路上,仰望天空,只有一条线,你顿觉自己的渺小,而隅然出现在小路上的红衣喇嘛,在白墙的映衬下,更有空灵幽远的隔世感觉。

下山后,我沿着曲折的石径慢慢的走着,早听朋友说,这里有一个可供400名喇嘛就餐的大饭菜堂对外开放,怀着好奇的心,进去认真的看了一遍,其实,这只是个废弃了的食堂,现在的喇嘛已不用这个了,只作为浏览用,游人并不多。但那些擦拭得铮亮的炊具和灶台,仍生动的再现着当年的规模。

哲蚌寺的正殿位于寺院的中心,经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五光十色。大殿内的造像,不论正殿或厢殿,都极为生动。特别是大殿中间的文殊菩萨及白伞盖像,高大而精致。虽然没有见到诵经的宏大场面,但在经堂内摆放整齐的僧袍、僧帽,暗红与杏黄交相辉映的色彩,足让你感受它的恢宏。这里静静的,只有酥油灯的跳动的火苗照亮着游人的身影,在高大的佛像下面,人们虔诚的祈祷着,象雪片一般的一角钱纸币,遍布在每尊佛像下面、各个角落;洁白的哈达敬奉在佛像的身上,人们按着自己的价值观

奉上1角至100元的人民币不等,你也可以自己找赎,没人会理会你。

我在征得喇嘛的允许,并邀请他在大殿里拍了几张像,这位喇嘛是川籍的,正在整理着一角纸币,人也很和善,他说现在是旅游淡季,人就没那么多了。但从他整理的角币猜测,旺季时的香火钱可想而知了。

我们下午到达色拉寺时,已近4点了,原本是想看看著名的色拉寺喇嘛辩经,但据在这里作生意的人讲,好象很久没有这活动了。心里很扫兴,就沿着寺内的石板路,拾级而上,想拍拍那些玛尼堆和岩画,也不知为啥,才4点多钟,这个地方就大门紧锁,不接待游人了。我只好向寺的后面走去,穿过崎岖的小路,有一个很古旧的院落,走进去竞有一处稍显规整的喇嘛庙,这里只有一位十几岁的孩子,佛坛上散落着不多的1角纸币,看来香火不旺呀。天渐渐的暗下来了,匆匆离去。

西藏行--11(20P)

9、

 

西藏行--11(20P)

10、

 

西藏行--11(20P)

11、

 

西藏行--11(20P)

12、

 

西藏行--11(20P)

13、

 

西藏行--11(20P)

14、

 

西藏行--11(20P)

15、

 

西藏行--11(20P) 

16、

 

西藏行--11(20P)

17、

 

西藏行--11(20P)

18、

 

西藏行--11(20P)

19、

 

西藏行--11(20P) 

20、这就俺跳下来那个绝壁。

 

本专题链接

西藏行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9rx.html

西藏行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bj1.html

西藏行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dem.html

西藏行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ezy.html

西藏行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ga4.html

西藏行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i19.html

西藏行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jd1.html

西藏行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obv.html

西藏行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by1i.html

西藏行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c0aw.html

西藏行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c2td.html

西藏行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c5z9.html

西藏行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cdq9.html

西藏行1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ckln.html

西藏行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220ef0100clg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