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2022-04-12 08:28:39)
标签:

南繁育种

南繁基地

种子工程

农业硅谷

分类: 东方记事
     位于海南三亚市的南繁科技城,被称为中国农业硅谷,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顶尖的农业科学家聚集在这里,进行南繁育种,为中国种子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在这里也有幸结识了几位知名农业科学家。
    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种质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著名遗传学家,中国抗虫棉之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分子设计中心主任郭三堆;中国杂交谷子之父,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河北省首席小麦专家、燕赵楷模、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荣誉院长郭进考;著名棉花专家,2021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赵国忠;非洲科学院院士,玉米专家贾银锁;
一、植物种质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刘旭,植物种质资源学家。河北省定县人。曾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等多项研究。组织与主持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系列专著8卷,《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系列110册。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参与组织了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工程筹建,国家基础性工作及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战略研究并组织实施。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与刘旭先生是在赵国忠的棉花试验田认识的。下图为,我与刘旭院士在三亚南繁基地合影。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二、非洲科学院院士贾银锁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非洲科学院(TheAfricanAcademyofScience,简称AAS)是一个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泛非组织,是非洲最高学术机构,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贾银锁教授是非洲科学院400多名院士中仅有的3名华人院士之一,他所带领的团队在作物遗传育种、节水抗旱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20057月河北省政府以海外高层次人才特邀回国。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从事生物能源、作物育种抗逆生理和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工作,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植物生理与分子育种研究室主任曾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11项。
     我与贾银锁先生是由新乐老乡郭领辉介绍认识的。上图图为贾银锁在海南三亚的南繁基地进行玉米矮化研究。下图为我在2021年冬天我在三亚贾银锁院士的矮化玉米试验田里采访。’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三、中国“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赵治海被称为“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与他的团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抗除草剂杂交种“张杂谷2号”,有效解决了人工锄草费时费工的问题。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赵治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因研发“张杂谷”系列高产新品种的成就,被人称为“杂交谷子之父”,当选为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11月4日,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赵治海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我与赵治海先生是由河北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冯五平介绍而认识的。
上图为我拍摄的赵治海在海南九所南繁基地进行谷子育种,
下图为我在2022年初在海南南繁基地采访赵治海先生。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四、遗传学家、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郭三堆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子设计中心主任。被称为中国抗虫棉之父。2014年荣膺“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重大成果:
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蔗糖甜度高5500倍的“植物高甜度融合甜蛋白基因”,并生产出高甜度甜蛋白;
率先设计并合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t单价、双价、融合抗虫基因,并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国内第一个成功研制出转单价抗虫基因棉花并用于生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垄断;
第一个成功地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双价抗虫基因棉花并用于生产,使中国抗虫棉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首次成功地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融合抗虫基因棉花,目前尚未见国内外同类报道,现正进入生产试验。全国育种单位利用其研制的抗虫基因以及抗虫棉花新种质,培育出国审抗虫棉新品种近百个,省审新品种100多个,并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
首次建立了高产量、高纯度、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能够直接应用的“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是棉花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今后棉花杂交育种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与郭三堆先生是经过赵国忠的推荐认识的。上图为我在2021年冬与郭三堆合影,下图为2022年元旦我与郭三堆一起参加元旦联欢会并向郭三堆赠送自己的画作。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五,河北省首席小麦专家郭进考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郭进考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郭进考同志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00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全国杰出人才并被记一等功;2008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21年被授予“”燕赵楷模“”称号。
我在作记者时,郭进考就是我重点采访报道对象。上图为郭进考在海南三亚南方基地进行小麦适应性选育。下图为我与郭进考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小麦试验田里合影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六、著名棉花专家赵国忠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赵国忠自1974年起从事棉花育种工作,从事南繁育种已经45年。他曾与袁隆平一起受到表彰,被誉为中国农业科学家的代表;他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出的首例拥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打破了美国抗虫棉一统天下的局面;他曾先后主持育成14个省级以上审定棉花新品种,其中6个通过国家级审定……
主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冀棉8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纤维品质优良特点,至1987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200万亩,每亩增产皮棉约10公斤,创经济效益7亿多元。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国忠是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被评为2021感动河北年度十大人物。
我与赵国忠第一次相遇在海南是2002年春节。至今已经20年的友谊了。上图为赵国忠在海南三亚南繁试验田里,下图为我与赵国忠在南繁基地棉花试验田里合影。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下图是2002年春节我第一次来到海南采访赵国忠时,为他拍摄的他在棉花试验田里的照片。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下图为20年前,2002年我在海南三亚与赵国忠的合影。那时候的我们还是很年轻的。
我与六位农业科学家相识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