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2025-10-27 11:48:40)
标签:

转载

圣容寺,位于民勤县南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址在县城东北隅,成化五年(1469)移建今址。清代至民国不断补筑扩建。圣容寺是民勤县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圣容寺正门门下悬挂“圣容寺”匾额。 山门是道光十三(1833)年扩建的。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两侧各书“福”“地”二字,门边还配上山水画。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接着是天王殿。八字门两旁,分别书叶剑英过五台山诗二首。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还有赵光文、徐国宝的《层岩叠壑图》等。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位于寺庙前院南面的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的彩塑像;近年重修的屋顶,显得比较新。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大雄宝殿为圣容寺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前出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檐下施五踩重翘斗栱,门楣悬挂“大雄宝殿”匾额,平板枋、阑额有生起现象,廊柱上悬挂木雕鎏金楹联。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正面出披檐,可以遮风避雨。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殿内天花为木构船底形状,底面和侧面方格内彩绘佛像和云纹,后部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山墙上绘佛像,均为1987年前后重新绘、塑。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大雄宝殿平面布局上采用移柱法,使室内空间显得宽敞。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殿内顶棚由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构成,其斜面与平面上满绘佛像彩云,称为“千佛顶”,是该殿特色。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大雄宝殿背出抱厦一间。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三圣殿为单檐悬山顶前接卷棚抱厦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米,室内梁架上置隔架科斗栱,有翼形栱、脊瓜柱和叉手。屋面覆盖灰筒板瓦,正脊两端饰吻兽。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三圣殿是寺内现存最早的建筑。该建筑原为单檐硬山顶结构,后期增设卷棚和抱厦式设计,反映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修缮扩建过程。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后檐明间建一门廊,宽1.84米,檐柱高2米,为后期增建。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藏经阁为中轴线最后的殿宇,屋面覆盖灰筒板瓦,正脊用雕花脊筒砌筑,两端施吻兽,中间置子牙楼阁。楼梯分设在阁楼东西两侧外,土坯砌筑,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藏经阁为重檐歇山顶前出廊结构,二层楼阁,面阔五间,檐下施三踩单翘斗栱。下檐左次间、梢间檐柱与金柱之间施二组挑尖梁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藏经阁清康熙初年增建,二楼前出廊,室内外通铺木地板。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东西配殿分别有地藏殿、观音殿等。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地藏殿前有两个用玻璃罩着的古碑,一是“汉中郎将苏武牧羝处”。一般我们认为苏武牧羊的北海是今贝加尔湖一带,但在民勤县一直流传苏武在此牧羊的传说,由于苏武留胡节不辱,遂以“一代忠良”名扬天下,民勤百姓更是仰慕至极,把苏武牧羊之山命名为“苏武山”。为纪念这位“忠肝百炼”的名臣,在苏武山上修建苏公祠。崇祯年间,县人杨大烈、刘道揆等募资整修,于庙前立“汉中郎将苏武牧羝处”石碑。现在搬到这里保存。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另一个是明弘治十六年(1503)的《重修镇边宝塔寺记》碑,也是易地搬迁而来。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观音阁也是清康熙初年增建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因为历史原因,这里该寺庙也是民勤县博物馆的办公、展示地点。
[转载]甘青环线19:民勤圣容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