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作者:东海边的蚬子
武威文庙,就在武威西夏博物馆对面,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保持着庙学合一、文昌宫与孔庙和而不同的“三足鼎立”整体格局,保留了从明代至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1996年11月20日,武威文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列入国保的文庙中比较靠前。
武威文庙坐北向南,由三组建筑群组成,东为文昌宫、中为孔庙、西为凉州府儒学院(又称“凉州府学”),均对称布局于南北向平行轴线上。如今作为景区,只看东面的文昌宫作为进出口。
武威明代回归中原王朝后,凉州卫作为明代北边长城沿线的重镇,在庙学合一制度和明代独特的都司卫所制度下因军设教,武威文庙应运而生。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过殿,把前后分割成两个院落。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过殿之后,便是戏楼。戏楼坐南朝北,唯一两层重檐山布瓦顶建筑。一层面宽一间,进深两间,周围廊,底层北面置八扇六抹隔扇门,其余三面用墙体围护,东、西墙上各开圆窗两个,廊部西南角设木楼梯通向二层。二层面宽一间,进深两间,周围廊,廊柱间装木栏杆。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戏台正面,二层重檐均施外五踩重翘内三踩单翘斗拱,重檐上层四周均施平身科四攒。屋面使用筒板瓦,砖雕花正、垂、戗脊,筒瓦博脊,正脊中置宝顶,砖砌山花及博风。一楼发挥着后台的作用,二楼发挥着舞台的作用,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文昌宫院落林木茂盛。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桂籍殿前巍峨屹立着一座精美的木质单檐歇山顶木牌楼,这里曾是古人们寄托对知识和仕途美好期望的地方,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前后额坊的题字均为乾隆时期武威名人刘作垣所书。正面题为“桂宫傅篆”,寓意着人们都期望能得到文昌帝君的青睐与庇佑。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里的抱鼓,有不同的石雕图案。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桂籍殿前东西有两廊房以及牛公祠、三贤祠、刘公祠,现在作为展厅。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过殿,把前后分割成两个院落。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过殿之后,便是戏楼。戏楼坐南朝北,唯一两层重檐山布瓦顶建筑。一层面宽一间,进深两间,周围廊,底层北面置八扇六抹隔扇门,其余三面用墙体围护,东、西墙上各开圆窗两个,廊部西南角设木楼梯通向二层。二层面宽一间,进深两间,周围廊,廊柱间装木栏杆。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戏台正面,二层重檐均施外五踩重翘内三踩单翘斗拱,重檐上层四周均施平身科四攒。屋面使用筒板瓦,砖雕花正、垂、戗脊,筒瓦博脊,正脊中置宝顶,砖砌山花及博风。一楼发挥着后台的作用,二楼发挥着舞台的作用,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文昌宫院落林木茂盛。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桂籍殿前巍峨屹立着一座精美的木质单檐歇山顶木牌楼,这里曾是古人们寄托对知识和仕途美好期望的地方,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牌坊背面则写有“月殿腾辉”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桂籍殿前东西有两廊房以及牛公祠、三贤祠、刘公祠,现在作为展厅。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元代
该碑由虞集撰文、巎巎书丹、赵世延篆额,采用汉文与回鹘文双语对照形式,记载高昌回鹘王室自巴尔术阿尔忒的斤至太平奴八代世系及西迁历史。碑刻原高约6米,现存残碑高1.82米,阳面保存汉文楷书36行,阴面镌刻回鹘文,填补了《元史》中相关史料空白。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云古刹功德碑
石雕卧羊
明代
唐代,武威天梯山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
弘化公主,又名弘化大长公主,武则天称帝时赐姓武,封大周西平大长公主。唐宗室女,被唐太宗李世民册封为弘化公主。按照礼制,宗室女一旦被册封为公主后,就要以皇帝女儿(公主)的身份和亲异邦。![[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
弘化公主,又名弘化大长公主,武则天称帝时赐姓武,封大周西平大长公主。唐宗室女,被唐太宗李世民册封为弘化公主。按照礼制,宗室女一旦被册封为公主后,就要以皇帝女儿(公主)的身份和亲异邦。
墓志记载:弘化公主“以贞观十七年出降于青海国王勤豆可汗慕容诺贺钵”。公元663年,吐蕃击败吐谷浑,诺曷钵携弘化公主逃至凉州,向唐王朝求救,但唐军救援不及,吐谷浑亡国。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
青海王慕容忠墓志为青石质,呈正方形,志盖正中篆书“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三行九字。四周饰以缠枝卷叶纹图案,雕刻精美。志底书有汉字楷书23行,满行24字,详细记述了青海王慕容忠的生平。《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刻于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三月。慕容忠与其母弘化公主同年同月同日去世,后又同时归葬武威凉州南山并立碑。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唐故辅国王墓志铭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盖、志各一方。志盖三行九字,篆书“大唐故辅国王慕容志”,四刹镌牡丹花纹。志文19行,满行20字,正书。慕容宣彻,慕容忠之子,弘化公主与诺曷钵之孙,青海国王慕容忠与金城县主李季英次子。册封河东阴山府安乐王,授左领军大将军,跟随兄长慕容宣赵治理部落,作为唐朝安定西边的屏障。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唐故翟君铭
大唐上柱国翟公墓志并序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 [转载]甘青环线16:武威文庙(上)](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唐故翟君铭
唐故明威府队正纥单端墓志
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正方形,一合。盖呈盝顶式,中间阴刻篆书“大唐故牛夫人墓志铭”三行九字。四刹面线刻卷草纹。志底阴刻楷书十五行,内容为纥单端及夫人牛氏生平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