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作者:东海边的蚬子
武威海藏寺,坐落在武威市金沙镇李磨村,这座寺庙始建于东晋太兴四年(321年),至今已有1700年历史,是凉州乃至西北最有影响力的佛教寺庙。
精美的纯木制榫卯结构的牌楼位于海藏寺最南端,山门之前,明间檐下彩绘走马板书写“海藏禅林”出自清代甘肃总兵孙思克,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底座的夹杆石上雕猴子形象。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形制主要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式木构牌楼灰瓦歇山顶,屋面正脊两端施以吻兽,檐下斗栱出跳十一踩,该牌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门前左右置一对石狮,石狮下置双层须弥座,须弥座采用较为简单的花草样式装饰;山门正中挂有“海藏寺”牌匾一幅,为1984年整修寺时所记;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进门,就是挂着国旗的大院子。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底座的夹杆石上雕猴子形象。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形制主要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式木构牌楼灰瓦歇山顶,屋面正脊两端施以吻兽,檐下斗栱出跳十一踩,该牌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门前左右置一对石狮,石狮下置双层须弥座,须弥座采用较为简单的花草样式装饰;山门正中挂有“海藏寺”牌匾一幅,为1984年整修寺时所记;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进门,就是挂着国旗的大院子。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雄宝殿是中轴线上的第三座建筑,也是海藏寺内重要的单体建筑之一,坐落于须弥座台基之上,殿内供奉三世佛及十八罗汉;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副阶周匝,重檐歇山顶;上层前檐下,下层正后檐下、檐均挂有牌匾,上层当心间牌匾上书“大雄宝殿”;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斑驳的树纹里,藏着岁月的私语,为这座古寺更添几分沧桑厚重。
三圣殿位于大雄宝殿之后,也是坐落于须弥座台基之上,明间、次间、稍间檐下均置有牌匾,当心间檐下牌匾上书“三圣殿”,前后檐下均施五踩斗栱;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殿内塑华严三圣及十八罗汉;主殿前檐及后殿后檐柱间安装隔扇门窗,两山砌墙封闭殿身;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殿后的中轴线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殿内塑华严三圣及十八罗汉;主殿前檐及后殿后檐柱间安装隔扇门窗,两山砌墙封闭殿身;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殿后的中轴线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香炉后的石鼎,顶上蹲着石狮子,大约是现代作品。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地藏殿位于三圣殿之后,坐落于1.45米的台基之上,20世纪80年代由境内大河庙搬迁至此,台基由台明、栏杆、台阶组成。台明采用砖石砌筑,其上部栏杆由地袱、栏板、望柱组成。石雕龙形螭首位于望柱下端,望柱柱头雕以莲花样式,栏板部分则饰以花草纹样。台阶中间部分置垂带踏跺,栏杆由台明部分延伸至踏跺后侧,踏跺前端采用花草纹样式的抱鼓。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地藏殿位于三圣殿之后,坐落于1.45米的台基之上,20世纪80年代由境内大河庙搬迁至此,台基由台明、栏杆、台阶组成。台明采用砖石砌筑,其上部栏杆由地袱、栏板、望柱组成。石雕龙形螭首位于望柱下端,望柱柱头雕以莲花样式,栏板部分则饰以花草纹样。台阶中间部分置垂带踏跺,栏杆由台明部分延伸至踏跺后侧,踏跺前端采用花草纹样式的抱鼓。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垂花门位于晋筑灵钧古台石阶下脚,东西各一座,由20世纪80年代由境内大河庙搬迁至此;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台前的殿宇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垂花门面宽、进深各一间,平面立柱四根承梁架,单檐悬山顶。其南向柱间安板门,西(东)、北两面砌影壁墙封闭,东(西)侧与登台踏跺相接。东西垂花门建筑形制接近,尺寸不一。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海藏寺最后,是灵钧台。是十六国时期建都于姑臧(今武威)的前凉张氏政权(301年-376年)修建的高台建筑。这座闻名西北的高台建筑因宏大的规模以及记载着前凉时期的政治、军事防御措施而被载入史册,并被后世文人所咏叹。天王殿位于灵钧台之上,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檐下不施斗栱,前后檐明间置装修,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台前的殿宇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垂花门面宽、进深各一间,平面立柱四根承梁架,单檐悬山顶。其南向柱间安板门,西(东)、北两面砌影壁墙封闭,东(西)侧与登台踏跺相接。东西垂花门建筑形制接近,尺寸不一。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海藏寺最后,是灵钧台。是十六国时期建都于姑臧(今武威)的前凉张氏政权(301年-376年)修建的高台建筑。这座闻名西北的高台建筑因宏大的规模以及记载着前凉时期的政治、军事防御措施而被载入史册,并被后世文人所咏叹。天王殿位于灵钧台之上,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檐下不施斗栱,前后檐明间置装修,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殿阁式重檐庑殿顶,金厢斗底槽正;立面明间、次间、稍间施槅扇门窗,两侧山墙面及后墙为实体墙面,上下檐下均施五踩斗栱;明间次间下层檐下装有牌匾,二层当心间檐下牌匾上书“藏经阁”;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海藏寺台下挖出一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安肃兵备使者摄甘凉道事延栋立的《晋筑灵钧台》碑碣,上书“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之古台”。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作为明清时期重建的古建筑,藏经阁融合了宋元古朴风骨与明清精致巧思。其重檐歇山顶设计、周遭回廊及斗拱结构,展现了明清建筑特有的繁复美学。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 [转载]甘青环线14:武威海藏寺](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