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2025-09-23 12:33:03)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平昌白衣古镇张太夫人节孝牌坊,牌坊坐南朝北,现存高度6.8米,宽9.2米,呈四柱三开间布局,明间通道高3米、宽3.4米,顶部已损毁。该建筑正背面中龛刻有'节孝'二字,保留清代大学士倭仁题序及两江总督李宗羲楹联题刻,是全省仅存的两座琉璃牌坊之一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牌坊为表彰白衣吴氏家族先祖吴君贤之妻李老孺人节孝品行而建,现存装饰包含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因被村民作为墙体砌筑得以保存。太子少保、威毅伯曾国荃题:懋典遥颁恩醲北阙,芳徽永式泽衍西江。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吴张氏,福建上杭张德公之女,随夫来白衣,年二十九丧夫,守节抚孤至八十岁。牌坊现存倭仁题序碑文虽风化严重,仍可辨识'旌表''节烈可风'等关键字句,题款处保留'文华殿大学士倭仁敬书'落款。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两面的碑文一样,但边上的楹联不同,前后一共有五幅,有的字迹模糊难以研读。主体框架采用五色琉璃构件镶嵌,飞檐翘角处保留完整琉璃兽首;中层浮雕呈现24孝故事场景,包含'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经典题材;[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基座部分雕刻祥云纹、莲花纹等传统吉祥图案。夹石抱鼓上的狮子头、象头这两年又进行了修补。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禹王宫,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老建筑,原本是为了祭祀治水的大禹和李冰父子而建,解放后塑像拆毁,成为乡政府大礼堂。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如今禹王宫的门楼是新建的。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禹王宫最初由移民修建,清嘉庆二年(1797年)曾进行修缮,保留了传统木构建筑风格,院内有“千年古镇”的现代盆景。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相传咸丰十年,吴镇赴京赶考前种下了一棵红梅许愿树, 成为当地流传的佳话。如今红梅树是如此茂盛,高考学子应该来此挂彩。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接着是吴幼眉公馆,建于民国初年,三重堂院落式建筑公馆。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三重院,一重比一重高。吴幼眉,民国时期做过苏州的典狱长。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第二重是小天井。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中堂屋有楼梯上二楼。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第三重是个大院落。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白衣古镇下码头,正对着吴氏宗祠,大约是吴家专用的码头。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八字门的吴氏宗祠,大门联:至德启礽三让两家天下,大宗绵雪堰千秋一派江南,说的是吴姓始祖泰伯的故事。吴氏宗祠是目前白衣古镇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宗祠是四进四合院建筑,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大门进去,吴氏宗祠又是一道高墙。该祠堂采用明清建筑风格,保留了四合院式结构,主要建筑包括前厅、中堂和后院,屋顶覆盖青瓦,墙体使用粉墙黛瓦,木雕和灰塑装饰细腻繁复。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吴氏宗祠门楣上的“祗福凝晖”四字相传为曾国藩所题,不知真假。这里没有题写人的信息。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中堂前回望,入口处上方添加了“福”字,看这高墙、门楼、浮雕,都是新建的。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中堂门悬“魁星点斗”,清代,吴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在四川这个地方应该是不得了的事情。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第一位,吴铣(1800-1856),1829年入士,官至云南澄江府、曲靖府知府;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第二位吴镇(1816-1887),咸丰十年(1860)入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浙江、山东、广西道监察御史,会试同考官,陕西盐法道。吴镇最著名的事迹有两件:一是昭雪“东乡事件”,百姓传颂;二是促使慈禧心腹安德海被处决,朝野拍手称快。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第三位吴德潚(1847-1900,光绪八年进士)。吴德潚历任浙江钱塘、山阴、西安(现衢州)知县。因拒绝滥杀洋人并保护教会,被当地豪强诬陷为“通匪”,最终导致其全家及幕僚、家丁等34人被杀。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另外一位吴德溥(1817—1882),字眉生,吴铣次子,并非进士出身,通过师从同治年间大学士倭仁学习,后被授予贵州同知,在镇压苗族起义时因功获光绪帝召见,赏赐黄马褂及“ 博夺巴图鲁 ”勇号,后升任贵州粮道 、按察使 ,并署理云南布政使 。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这里摆设的如同书院。几面墙上是平昌名人介绍。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中堂大门的楣匾额“樾荫堂”,据说也是由曾国藩题写,所以被称为荫字祠堂。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堂内摆设。中间挂孔子像。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古镇四面环山, 巴河 绕镇而过,拥有天然浴场、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自然景观。镇内码头墙、青石板巷等建筑元素与山水相映成趣,形成独特风貌。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随着旅游的发展,古镇内客栈、酒肆、餐馆,也是随处可见。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古镇保留了原始风貌,未过度商业化,适合休闲漫步,特别在这阴天里。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白衣古镇,这座坐落于大巴山脚下的千年古镇,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确实值得一游。
[转载]川北环线114:平昌白衣古镇(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